你的位置:首 页组工动态 》正文

渭源县“五治融合”构建基层治理“新矩阵”

来源:中共渭源县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3-08-01 10:16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T|T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部署新要求,坚持和加强党对基层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化基层治理政治、法治、德治、自治、智治“五治融合”,构建网格化治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加快推进渭源县“五治融合”基层治理智慧平台建设,切实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毫米”,不断提高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峡城乡以党建领推动基层治理创新大力推进五治融合智慧平台使用,引导居民注册及使用渭民解忧小程序,强化渭源县“五治融合”基层治理智慧平台应用,做好五个“强化”,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和水平,让问题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基层,不断提升群众归属感、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一、强化政治引领,峡城乡把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贯穿乡村治理的主线要求,组织实施基层党建全面提升工程。深入实施“渭河源·源动力”党建领航聚力工程,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引领力、落实执行力、群众凝聚力,设立1个委员会,8个党支部,21个党小组,8个党群服务中心,组织内有59位乡镇干部,44位村领导班子,8个驻村帮扶单位,7个驻村工作队,三会一课记录信息78条,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基层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结合“岗位大练兵、能力大比武”活动,通过乡内比、县内赛等形式,引导村干部对标争先、实干笃行,提高实干能干、会说会干的能力。

二、强化法治保障,运用法治思维谋划推进基层治理,拓展和畅通“线上线下相结合”普法宣传渠道,充分利用“渭民解忧”小程序推送法律新闻热点资讯、普法动态、法律条文解读等,引导群众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在全社会形成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全乡设立8个人民调解委员会,有16位法律从业人员,6个法律宣传小分队,38位法律明白人,“知心姐姐”妇女微家处理矛盾纠纷9件,党员干部以法治为保障,聚焦基层矛盾纠纷、重点人员管控等社会矛盾风险隐患,坚持源头治理、注重预防原则,及时排摸消除基层隐患。

三、强化德治教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将乡村基层治理由“村里事”变成“家家事”,广泛凝聚以德辅治强大动能。通过组建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立起42支文明实践志愿队伍,围绕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和政府统筹协调、组织实施的重要作用,有效调动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起1个文化惠民工程,设立红黑榜,建设8个文明村镇,表彰3个文明家庭,20个美丽庭院示范户,评选31位先进典型,在本年度成功举办5场文化活动,党员干部大力宣传文明先进典型事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身边人教育身边人,以身边人带动身边人,引导群众讲道德、树新风、做好人,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四、强化自治强基,全面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群众自治制度,把群众自治作为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及时做出合民情、顺民意的决策,实现“大家的事大家知,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的事大家定”,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党员干部要在基层治理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思路,广泛收集民意、倾听民声、了解民愿,广泛吸纳各方意见、凝聚各方智慧,提升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峡城乡设立7个村民委员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41个村民小组,建立7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9个村级领办企业及合作社,设立8个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孝善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辖区内管理2139户,7269位户籍人口,有公益性人员158人,14位河湖长,民事代办93件,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有四议两公开台账19条,四议两公开信息2条。通过基层民主自治,让基层群众通过接地气、聚人气的民主实践,依法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这有利于增强基层群众的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让“微治理”富有活力、更有效率。

五、强化智治支撑,运用“数智”思维破解治理难题,有序有效整合各类数据资源和智慧系统平台,不断提升社会精准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和群众应用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手段参与基层治理的能力,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智慧支撑。党员干部要充分运用“渭民解忧”小程序,变“群众跑腿”为“信息跑路”、变“群众来回跑”为“最多跑一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让群众办事更方便、快捷,让服务群众更加高效、有序。           

“五治融合”构建基层治理“新矩阵”,峡城乡把基层治理同基层党建结合起来,着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强化政治引领、自治强基、法治保障、德治教育、智治支撑的乡村基层治理体系,更好履行组织、宣传、凝聚、服务群众等职责,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基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