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 页组工动态 》正文

渭源:以“德”服人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来源:中共渭源县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3-07-24 09:23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T|T

近年来渭源县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五项职责”重点围绕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一步深化“五治融合”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聚焦“德治教化”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新时代新风尚,广泛凝聚正能量,为推动乡村振兴建设提供坚强思想保障和强大精神支撑。

“志愿服务”聚人心

   在推进农村基层治理工作中,渭源县驻村工作队结合时代要求进行创新,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农民积极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极力推进乡村德治水平有效提升。通过设计“讲、评、帮、庆、赛”的志愿服务项目,成立了136支“一名第一书记、两个支部成员、三名村上能人”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开展“讲理论、讲政策、讲法律、讲科技、讲道德、讲典型”等宣讲活动,为群众持续提供精神食粮;参与开展“最美家庭”、“身边好人”、“好婆婆”“好媳妇”、“五星文明户”等月评选活动1600多场次,2023年先后推荐“甘肃好人”候选人3名,评选五星级文明户317户,县级及以上文明家庭36户、道德模范3人,有效发挥典型引领作用;协助村“两委”积极开展 “一老一少一妇一困”帮扶活动540多场次,用心解决群众生产生活、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开展“赛面貌、赛技能、赛家风、赛家训、赛收入”等评比表彰活动139场次,在全社会形成了向善向上、尚美崇德的浓厚氛围

“百姓夜校”增信心

在推进农村基层治理工作中,各驻村工作队特别注重培养新时代高素质农民2022年以来,各村建成“百姓夜校”140个,第一书记踊跃担任校长,各夜校以村民小组为班级,村民小组长担任班主任,乡镇驻村干部、驻村工作队成员、村“两委”成员、优秀党员担任教师,同时邀请退休教师、乡贤老人、假期返乡大学生、文明家庭户主、返乡务工青年等人员担任特聘教师,定期不定期开设党的二十大精神、政策法规、种养技术、务工经验、传统文化等课程,开设课堂1680场次,参加培训群众4.1万人次。让群众在增长知识、提升技能的同时,更加坚定了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群众素养得到普遍提升,眼界得到开阔,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更足

“关爱老人”暖人心

尊老、爱老、孝老、敬老、助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也是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义不容辞的一项社会责任。在推进农村基层治理工作中,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特别注重“关爱老人”行动,持续深化“孝善日”活动,积极开展每周打扫一次卫生、每半月洗一次衣服、每月理一次发、每年发放一次衣被等生活用品的“四个一”服务,引导全社会关心关爱老年人,帮助解决留守老人、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的实际困难,让老年人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2022年以来,参与服务驻村工作队成员720多人次,为有服务需求的1100多名老人开展各类服务2800多场次,累计向3361户“三类户”家庭发放米面油、煤炭等生活用品折合资金达1000多万元。同时,采取“集体举办和到农户家中”举办两种模式,每月为60岁以上的留守老人和70岁以上的在家老人举办集体“情暖夕阳生日会”。通过开展“孝善日”和“情暖夕阳生日会”活动,进一步弘扬了中华民族敬老、爱老传统美德,丰富了村上老年人文化娱乐生活,广大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得到有效提升。

“彩礼治理”入人心

倡导移风易俗,遏制陈规陋习。各驻村工作队积极协助、配合村“两委”严格按照《渭源县巩固深化治理高额彩礼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行动方案》,全面推行“125”基层治理体系,积极组织开展婚丧嫁娶服务、邻里互帮互助和道德评议等活动,推行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互评亮榜活动,各驻村工作队通过自治引导、监督劝阻等形式,着力破除“厚葬薄养”“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持续巩固提升抵制高价彩礼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攻坚年行动成果,全面落实承诺制、报备制、报告制。截止目前,全县报备婚丧嫁娶1167场次,联合举办集体婚礼1场次,发布移风易俗宣传信息430余篇。全县上下为彩礼“减负”,为幸福“加分”的文明风尚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