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 页基层党建 》正文

聚焦党建领航 开创争先创优新局面

来源:中共渭源县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3-07-18 10:16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T|T

元古堆村地处甘肃省渭源县西部林缘地带,海拔2440米,年平均降水量508毫米,全村面积12.4平方公里,有耕地5500亩、林地6500亩,辖13个村民小组469户1891人。2012年村民人均纯收入1465.8元,贫困户221户1098人,贫困发生率高达57.3%。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专程到元古堆村看望慰问困难群众,并作出“咱们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的重要指示和殷切嘱托在中央省市县各方力量的大力帮扶下,2018年,元古堆村率先在渭源县实现整村脱贫。2019年以来,元古堆村赓续脱贫攻坚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先后获得了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甘肃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村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突出政治建设,筑牢政治忠诚

元古堆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找准“一块儿、努力、红火”三个关键词,在“渭河源·源动力”党建领航聚力工程保障下,践悟伟大思想,创新实践载体,“七大行动”为抓手,依托元古堆村的红色资源、自然资源、旅游资源,全力创建“红火元古堆”党建品牌。并打造了元古堆村红色教育研学基地,持续深入开展“重新聆听习总书记的殷切嘱托、重走习总书记关怀路、重览脱贫攻坚蝶变之美、重温入党誓词、谱写红火元古堆时代篇章”的“四重一谱写”红色体验游活动,村上年接待省市县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约450个,接受党性锤炼党员干部群众约3万多人元古堆村已成为享誉陇上的新时代红色打卡地。同时,开办农民夜校,构建固定课堂、流动课堂、线上课堂、实践课堂为主的“四维”课堂,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干部充电蓄能,不断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坚决守牢底线,巩固脱贫成果

海拔高达2440米的元古堆村,偏居定西一隅的林缘地带,三面环山,气候高寒阴湿,沟壑纵横,交通闭塞,“走的羊肠路、住的土坯房、喝的黄泥汤”,是六盘山片区深度贫困村的代表2012年底,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1500元,贫困面高达57.3%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坚强领导和各爱心企业的帮扶下,元古堆群众发挥主体作用,2018年元古堆村率先实现整村脱贫。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道路上,元古堆村党支部严格执行“12345”识别程序和下沉责任靠实工作“5446”工作法,把防止返贫作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底线性任务,在工作过程中坚持“排查多元化、预警联动化、帮扶精准化、监督常态化”工作机制,全力以赴防返贫、阻致贫。依靠村组干部、驻村干部、帮扶工作队、网格员、村医等基层力量组成监测小组,帮助全村群众熟练掌握“甘肃一键报贫”系统APP的操作,并将全村467户农户分成了12组,常态化排查返贫致贫风险,对符合纳入条件的及时上报,对重点人群做到“六必查”“六必访”,形成排查台账依托防止返贫监测大数据管理平台分析疑点数据,对行业部门下发的预警监测信息、各级检查反馈、信访举报等人员,及时和卫生院、派出所、民政站、学区、水站等部门进行数据共享和对接,综合分析研判,对疑似对象分类分级反馈给所在村进行核实,全面掌握疑似监测对象家庭收入支出、“两不愁、三保障”等基本情况,做到监测对象应纳尽纳、应帮尽帮对风险未消除户和新识别的监测对象,及时制定“一户一策”帮扶计划,做到原因分析精准、帮扶措施精准、实施过程精准帮扶成效明显。

强化人才开发,赋能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面对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在外务工,导致村干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信息化水平、管理能力相对较低,年轻后备干部储备不足。学校优秀教师较少,电子商务人才缺乏,公共服务和旅游经营管理人才严重匮乏等问题。元古堆村党支部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一是合各类资源,加强人才培训。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全力整合人才培训项目经费、财政衔接补助资金、东西协作和定点帮扶等资金,积极开展乡村旅游、家政保姆、农家乐、仪表仪容等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培训二是群众广泛参与,激活乡贤资源。充分发掘群众智慧,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打好“乡贤牌”,激活乡贤资源、凝聚乡贤智慧、汇集乡贤力量,鼓励引导乡贤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同时,鼓励2名大学生、11名致富能人回乡创业,为全村发展注入新活力。三是实施“双强”(强班子、强队伍)行动。结合“抓学习促提升”行动,围绕村集体经济发展、基层治理、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等重点内容,全方位提升“两委”班子的综合能力素质,凝聚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  

聚力产业发展,提升群众收入

2013年以前,元古堆村基本上维持着传统农业的耕作模式,种植作物以小麦、马铃薯、蚕豆、油菜为主,经济作物以当归、黄芪为主,产业结构单一、无村办企业,没有村级经济合作组织,人均从农业产业中获得的收入仅为660元。十年来,坚持以乡村旅游串联带动特色种养、电子商务等产业融合发展,建立了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乡村旅游、种植、养殖、劳务经济、加工、光伏食用菌、电子商务”七大富民产业体系,成功注册“红火元古堆”品牌商标,推出红火元古堆藜麦、红火元古堆羊肚菌、红火元古堆鲜百合等拳头产品,年产值400万元以上,带动群众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

今年,元古堆村党支部坚持以乡村旅游带动特色种植、电子商务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夯实“乡村旅游、种植、养殖、劳务经济、加工业、光伏食用菌、电子商务”七大富民产业体系,依据元古堆村产业基础以及特点,将产业分为5个特色功能区:村庄农产保障区、村庄生态涵养区、文化旅游体验区、农业观光体验区、户外旅游休闲区。在产业科学提级赋能的基础上,元古堆村进一步壮大农业产业规模,推进“农业+科技”、“农业+研学”及 “农业+市场”,全力打造特色主题乡村旅游和全时段的休闲旅游经济。

抓实集体经济,推进农旅融合

面对村集体经济来源不多、实力不强、发展不快,缺乏外部资金的支撑和带动,导致村级公益事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经费支持,制约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等问题元古堆村党支部按照农业优先、文旅赋能的产业发展定位,以乡村旅游为牵引,制宜形成了“资源开发、产业发展、村村联建、村企联营、品牌带动”5种村集体经济增收模式全面激活村集体经济发展,推动乡村旅游、种植业、养殖业、劳务经济、加工业、光伏食用菌、电子商务七大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农旅融合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40万元,预计2023年达到100万元以上,2024年达到120万元,2025年达到150万元。

创新机制模式,擦亮生态底色

在人居环境提升整治中,元古堆村党支部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厚植绿色发展的底色,以乡村宜居为抓手,实施生态振兴战略,积极打造宜居美丽乡村,坚持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按照《渭源县田家河乡元古堆村生态建设规划》,村上和群众在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上描绘美丽新村,累计投资132万元,实施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生态造林5900亩,营造乔木林750亩,实施退耕还林一千多亩。与此同时,着力开展人居环境提升改造,逐户做设计,定方案。用石块砌墙脚,用泥土粉墙面,用木材做篱笆,用石子铺小路…… 短短几年时间,这里的农村变成了景区,民房变成了民宿,更重要的是,通过拆违治乱,老百姓思想观念也转变了,一些陈规陋习也逐渐变成了文明新风,群众创造力和积极性被激发了出来。

元古堆村党支部在人居环境整治中,探索建立“1234”人居环境治理常态机制,擦亮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底色“1”是强化一个引领暨党支部的引领作用,在每月20日前召开的村级问题研判会议,针对顽瘴痼疾,逐社逐户研究,落实整治措施。“2”是瞄准盯住“公域”和“私域”,力求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彻底。“3”是抓住党员、公益性岗位和广大群众,构建“班子引领、党员示范、全民参与”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格局。“4”是采取任务分包、示范引导、精微督战、奖惩并举四项措施,力促人居环境整治出实效、见长效。完成庭院整治88户,建设微花园、果园、菜园20个,改造提升乡村景观21处。

强化基层治理,推进五治融合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元古堆村党支部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作用、打造法治广场、创新设立红黑榜等,加快建立基层治理长效管理机制,积极探寻基层社会治理的规律和有效方法,推出“政治引领、自治强基、德治教化、法治保障、智治支撑”“五治融合”的社会治理新模式,村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一是“主阵地”强基固本。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将2名带富作用明显的党员充实到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中,打造了一支群众肯定、值得信赖的“排头兵”。充分发挥“一约五会”、道德积美超市、红黑榜的作用,激发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号召群众“厚养薄葬”,抵制高价彩礼,倡树文明新风,推进移风易俗。通过开展“美丽庭院”“最美家庭”“好儿媳、好公婆”文明评选活动,选树先进典型,引导群众做文明事、当文明人,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打造政治引领、自治强基和德治教化的良好乡村治理格局。二是“网格化”多元共治。扎实开展主动创稳行动,着力推动党建网格与治理网格并网融合,健全完善“行政村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体系,44名党员化身“微管家”,一对多全覆盖联系网格内群众,严格落实“‘841’+4级7天”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机制,抓实“预防、排摸、调处、回访”四项措施,加大法治宣传和法律保障力度,真正用“铁脚板”走出了群众“安全路”,积极营造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保障氛围。三是“大数据”智慧赋能。今年将建成数字乡村平台,形成集数据管理、业务办理、决策分析为一体的数字乡村应用中枢系统,为领导决策提供数据依据,为农业生产提供数据支撑,同时构建数字监督处置机制,实现基层治理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数字化,有效融合工作指挥、任务管理、政务服务、民意调查、舆情监控、绩效考核,做到智治支撑,强化科技助推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