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 页组工动态 》正文

渭源县“三注重三强化” 谱写脱贫攻坚新篇章

来源:中共渭源县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0-09-02 09:52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T|T

近年来,渭源县牢记总书记嘱托,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的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指示精神、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和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重庆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以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建设统揽工作全局,把帮扶工作作为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抓手,凝心聚力,埋头苦干,举全县之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决定性成效,为富民兴渭谱写了新篇章。

一是注重脱贫成效,强化收入支撑。按照贫困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人有一技之长”的扶贫思路,大力发展马铃薯种薯、中医药、畜草、光伏、食用菌、花卉林木、电商、文化旅游、蔬菜、就业等扶贫产业,推动形成了主导产业保收入、新兴产业拓渠道、就业扶贫促增收的产业发展格局。培育发展多元产业,夯实增收基础。累计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8.6亿元,支持17216户群众发展生产;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9.45亿元,贫困户户均产业资金达到3.77万元。全县培育形成了以马铃薯、中医药、草牧业为主的传统产业,以文化旅游、光伏、食用菌、电商物流、花卉林木、蔬菜为主的新兴产业,实现了贫困户产业发展的全覆盖。同时,全面落实农业保险政策,实现了从事农业生产的所有建档立卡户至少一项农业保险政策全覆盖。创新资产收益带贫方式,扩展增收门路。累计投资5.2亿元建成总装机容量60兆瓦的村级光伏电站135个,投资3.48亿元实施了金鸡扶贫工程,投资0.8亿元实施了村集体产业化资产收益项目,带动每个贫困村年实现集体经济收益50万元以上,村集体以购买贫困户劳动的方式开发公益性岗位,带动1.2万户贫困户每年增收2000元-6000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家庭双增收。积极推进就业扶贫,拓宽增收渠道。累计开展各类培训8.64万人,建成扶贫车间21个,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845人,开发村级公益性岗位1.37万个,安排生态护林员757名,输转劳动力47.4万人,实现劳务收入77.57亿元。今年以来,投入资金2.65亿元,充分运用“一模式、三机制”产业带贫益贫机制,建设农业产业基地80个,组织动员所有贫困户参与特色产业发展,推动各市场主体与贫困农户建立了紧密的利益链接机制;规范提升合作社225家,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新认定扶贫车间6家,累计达到23家,吸纳劳动力就业1092人;输转劳动力6.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8.98亿元,新增乡村公益性岗位246个,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的路径更加多元,稳定脱贫的基础更加牢固。

二是注重资源整合,强化投入保障。充分发挥政府和帮扶单位的作用,积极引导市场、社会组织协同发力,构建了大扶贫攻坚格局。定点帮扶方面,自国务院扶贫办开展定点扶贫以来,刘永富主任先后3次到全县调研指导扶贫工作,办领导和司局负责同志先后32次赴渭源对接开展帮扶工作,国扶办定点联系帮扶全县贫困村1个。全县坚持以产业培育、内源扶贫、社会公益扶贫和政策指导为重点,协调项目、落实资金,为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和支持。特别是协调引进北京德青源公司、天津红日集团和云南禾韵花卉公司,助力渭源脱贫攻坚。东西扶贫协作方面,双方互派挂职干部9人,开展互访对接30次,累计帮扶资金9241.36万元,实施东西协作帮扶项目40个,用于支持全县教育、卫生事业和产业发展,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村集体经济增收。累计向福州市组织输转劳动力1806人次(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28人)。2013年以来,通过统筹整合各类扶贫项目资金、涉农资金、金融信贷资金、欧美同学会等社会帮扶资金,全县用于脱贫攻坚的资金达到73.63亿元,占财政总支出126.4亿元的58.3%,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1.86亿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97亿元,其他涉农资金4.89亿元)。

三是注重群众主体,强化造血功能。认真贯彻落实国扶办等13个部委《关于开展扶贫扶志行动的意见》,制定了《渭源县精神扶贫实施方案》和《关于在脱贫攻坚中实施“道德讲习积美超市”试点方案》,认真开展扶志教育,以新时代脱贫攻坚文明实践中心为阵地,开展农民集中讲习2200场次,培训人员15万人次。深入推广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的“道德讲习积美超市”做法,总结推广脱贫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示范带动贫困群众。结合资产收益扶贫,制定了《产业扶贫资产收益监管使用管理办法》,将村集体经济收益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购买贫困群众服务的方式实行再分配,在产业扶贫方面,采用“以奖代补”的办法,鼓励群众发展生产,充分调动了贫困群众自主脱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