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 页党史知识 》正文

品读新中国元帅让衔的“理由”

来源:中共渭源县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0-05-09 15:56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T|T

新中国成立之初,人民军队建设史上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在评定军衔前,徐向前、罗荣桓、叶剑英等先后向党中央和毛泽东提出让衔的请求。今天,品读三位新中国元帅提出的让衔“理由”,仍然令人感慨万千,更加增添了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敬之情。

三位元帅让衔自是各执理由,徐向前提出的理由是“既然革命已经成功,当不当元帅无所谓”。罗荣桓提出的理由是“自己是做政治工作出身的,没有什么战功,而且入伍晚、贡献小”。而叶剑英提出的理由则是“自己长期担任参谋长职位,多是在后方工作,因此,应该把荣誉让给其他长期在一线指挥作战的同志”。这些让衔的理由,看似有理有据,然而,联系到他们以身许国、出生入死、对党忠诚、战功赫赫的革命经历来考虑,实在经不起“推敲”。当年,毛泽东对三位元帅的功绩就曾有过很高的评价,而评价的指向无疑是:他们被授予元帅军衔是功配其位,理所当然的。

既如此,为何他们三位还要主动提出让衔呢?是故作姿态的表现吗?当然不是。虽说他们各有各的让衔理由,但这些理由都非常诚恳,让人闻之感动,真心实意想让衔是他们的一致言行。而细细品味这些让衔的理由,其特别的“视角”不免让人肃然起敬:徐向前“看重”的是“革命已经成功”,罗荣桓“看低”了自己的战功和资历,叶剑英则更多“看到”的是其他长期在一线指挥作战的同志。在他们三人眼里,只有革命事业和其他同志,唯独没有自己。须知道,评定军衔是对一个革命军人的历史性评价,不但关乎此后的待遇,更是对既往贡献的认可。对个人而言,这可是一件“含金量”很高的、事关名利的大事。然而,得知自己要被授予元帅军衔后,他们都提出让衔,不为名利争短长,这是何等的“无我”境界,何等的高风亮节!

然而,时至今日,我们还有少数领导干部过不了“名利关”。有些干部,只要做了一些本职工作,或是自己抓工作出了一点成绩,就会迫不及待地向组织伸手要待遇要名利。诚然,领导干部也是有着七情六欲的有血有肉之人,而非不食人间烟火之神。在名利面前,领导干部也会有普通人的需求和向往,但党的干部首先要坚持党性原则,作为党员自不应拿自己与其他干部和普通群众去比,而是理应比其他干部和普通群众有更高的政治觉悟和人格追求。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作贡献。不要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也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的重要体现,更是我们党始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的根本。

毛泽东说过:“金钱、地位和荣誉最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思想品格,古来如此!”的确,名利就是一面镜子。对待名利的态度和行为,可以照见一个人道德水平的高低、精神境界的高下。在各种名利诱惑面前,作为党员干部,就应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平和之心对待“名”、以淡泊之心对待“位”、以知足之心对待“利”、以敬畏之心对待“权”、以精进之心对待“事”,努力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反之,若是唯名利是求,久而久之,则必然心浮气躁,不仅什么实事都干不了,什么好事也干不成,甚至还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新时代,奋进正当其时。品读三位元帅让衔的“理由”,让今天的我们更加透视了革命先辈的党性修养和精神坐标。作为引领社会发展、担当时代重任的党员干部,更应该向他们学习,要努力保持内心的丰盈、不为名利所困,把严于律己、见贤思齐、敢于担当作为人生的第一选择。

 

来源:学习时报

分享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