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 页组工文萃 》正文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依托 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来源:中共渭源县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19-11-07 11:15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T|T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依托

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

陇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基层党组织组织能力强不强,抓重大任务落实是试金石、也是磨刀石”。近年来,陇西县针对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是国家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这一实际,紧盯中央和省市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把抓党建最大政绩和抓扶贫最大任务深度融合,结合实施“三引四领一融合”党建引领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行动,制定《全县党建引领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凝聚组织力量、整合组织资源、发挥组织优势,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过程,在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一、以组织振兴为保障,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而党的力量来自组织”。陇西县始终坚持党建育人、党建管人、党建识人,充分发挥组织部门参谋助手、统筹协调、部署推动、督导考核等职能作用,推动形成县委统一指挥、组织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密切配合、乡村两级抓好落实的合力攻坚工作格局。落实县乡村三级党建责任。为县四大班子和乡镇党员领导干部确定基层党建联系点220个,实行1名县级党员领导干部定点带抓、1名组工干部跟踪督抓等“五个一”工作责任制,建立组织部部务会成员联系包抓贫困乡镇贫困村工作制度,组织部长带头走遍所有贫困乡镇和深度贫困村,部务会成员每人包抓23个贫困乡镇,全面落实“两个覆盖、三项谈话、四个责任”,召开业务调度会6次,开展“拉网式”督查督导6轮,推动重点任务落实。全面推行“双带双建”模式,组织158个帮扶单位与村党组织开展支部结对活动645场次。建立乡镇领导班子党建工作和党建办、驻村帮扶工作队等“1+7”精准考评办法,健全村党组织及书记责任、任务、问题“三张清单”,完善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厘清角色定位和权力边界。绘制纵横交织党建蓝图。制定“1+3+N”党建示范创建方案,实行挂图式作战、项目化管理,3次组织乡镇党委书记赴浙江、贵州、四川等地考察学习,召开县乡抓党建促脱贫等现场推进会19次,在各乡镇培育2个以上党建示范点,构建了“渭北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首阳中药材产业示范园区,316国道沿线、定陇公路沿线,南山片区、北山片区、西北山片区、东北片区”的“两园两线四片区”的农村党建总体布局。锻造本领过硬骨干队伍。针对村党组织致富带富能力不强、村书记难选难配等问题,推行“一选两聘”模式,选派选聘96名乡镇优秀干部、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面向社会选聘村文书26人。实施“能人引领”工程,采取在现任村干部中“择优留”、农村致富能人中“择优推”、务工经商人员中“择优引”等措施,选拔675名致富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贫困村致富能人担任党支部书记由原来的59%提高到86.5%。打造综合开放村级阵地。连续六年投入资金1.9亿元,对村级阵地进行改造升级,全县215个村中占地面积2亩、建筑面积300㎡以上,且配套乡村舞台、文化广场、电子商务等服务功能的有171个、占79.5%,建筑面积200㎡以上,具备集中办公、统一食宿、轮流值班达100%。科学设置功能用房,全面推行“10+4”开放式标准化运行模式,着力把村级阵地打造成党员活动的“组织阵地”、民主管理的“村务大厅”、便民服务的“村民之家”、教育培训的“农民学校”、文化娱乐的“文化大院”。创新民事代办服务载体。深化“驻村代办、强基为民”工程,设立乡镇便民服务中心17个、村级便民服务站215个、村民小组便民服务点1284个,由2700多名乡村干部担任代办员,构建“四级便民服务网络”,推行“四办”便民工作法,组织4000名乡村干部和驻村帮扶队员下沉扶贫一线开展“双包一访”,掌握民意、疏导情绪、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该工程被评为全国党的群众路线工作法100例优秀案例之一、荣获第三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

二、以产业振兴为基础,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推动力。“务农重本,国之大纲”。提升农村党组织发展推动力,就是要始终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原则,农业农村改革推进到哪里,党组织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做到守土守到实处。产城融合,拉伸产业链条。陇西素有“千年药乡”、“天下药仓”、“西部药都”之美称,连续两年承办中国(甘肃)中医药产业博览会,引进康美、中天等一批现代化中医药企业,带动资金、人才等要素向城镇聚集,中医药产业已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首位产业。利用这一优势,全县以巩昌、文峰、首阳3个中心城镇为轴心,以中医药企业党组织与农村党组织联合组建、结对共建等为纽带,打破行业、区域党组织原有架构,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党员+贫困户”等扶贫模式,把企业党建拉伸到农村产业链上,把企业党员链入到田间地头,打造出了普尔康药业云田神家川千亩药材种植基地、柯寨镇富民产业联合社党组织等一批“三链”建设升级版。支部引领,发展特色产业。把党的组织深度嵌入到产业扶贫之中,开展“筑扶贫堡垒、做致富先锋”活动,以“村党组织创产业联基地带村富、干部创实业联能人带民富、党员创家业联贫困户带头富”“三创三联三带”为载体,在中药材、马铃薯、食用菌等“六个十”产业基地建立产业党支部11个,创办产业合作组织268个,建成扶贫车间38个。通安驿镇黑家岔村党支部创办兴村富民专业合作社,引进印象核桃公司建设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农户以土地、林地等入股,合作社“保底收益+股金分红”,探索出了“三带五转生三金,保险兜底防风险”产业扶贫新模式。“筑扶贫堡垒、做致富先锋”活动荣获第四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党员示范,带动群众致富。立足解决贫困群众致富缺路子、缺资金、缺技术等困难,推行党员能人组团带动型、党员责任区帮带型、党员先行承包带动型等多元扶贫模式,扶持党员致富能人1200多名,组建产业发展团队126个,设立党员责任区、示范岗380个,组织有帮带能力的3400多名农民党员每人联系3-5户贫困户,使每户贫困户有了1-2项增收产业,收入占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0%以上。

三、以人才振兴为关键,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社会号召力。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县委持续推行“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的柔性引才引智模式,着力把更多优秀人才引向乡村一线创新创业。加强乡土人才培育,做优人才存量。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程,出台“1+5”政策文件,落实“十项计划”,依托陇西药圃园、渭北现代农业示范区、首阳中药材特色小镇等培训实训基地,培养各类农村实用人才1.2万多名。突出中药材产业开展技能竞赛系列活动,授予“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称号。县财政每年列支500万元,先后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办产业基地71个,培养土专家652名,带动4.5万贫困群众脱贫。福星镇推行专家教授问诊产业到一线、科技人才服务脱贫到一线、乡土人才引领示范到一线,引导优秀人才投身产业一线干事创业。创新人才流动引进,做大人才增量。针对农村人才匮乏这一突出问题,实施“双百四联”“人才基层服务行”工程,每年选派农业专家和县管拔尖领军人才各100名,深入乡村一线联基地、联协会、联项目、联农户,开展农技推广等9项基层服务活动。实施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助推精准扶贫工程,选派农口部门优秀人才449名组成108个科技服务团,选派科技特派员98名到龙头企业和产业合作社开展服务,选派优秀干部430名到134个贫困村开展驻村帮扶,选派专业技术人才16名到贫困乡镇挂职,开展技术服务。加大人才激励保障,释放人才活力。严格落实选派驻村人才伙食交通补助、定期健康体检、人身意外保险等关爱措施,为每个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每名第一书记每年落实工作经费1万元,每天发放生活补助100元。实行下派科技特派员保留职务、保留待遇、保留编制和贡献突出奖励“三保一奖”政策,强化深入乡村一线人才的创新创业考核,优秀的每人每年发放津贴2000元,落实优先推荐提拔使用、优先晋升技术职称、优先项目资金扶持“三优”机制,先后提拔重用优秀人才341名和驻村帮扶工作队成员40名。

四、以生态振兴为根本,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综合治理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树立绿色发展的生态理念,组织引导党员群众践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既让乡村发展可持续,又让农民增收不间断。树牢生态建设责任意识。针对农村“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和柴草乱堆、垃圾乱倒、畜禽放养等现象,把生态环保元素融入“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等活动内容,为农村党员干部设置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等工作岗位,通过个人提诺、组织定诺、公开承诺、定期评诺,带动群众开展生态环境集中整治,并纳入党组织堡垒指数、党员先锋指数、干部服务指数“三项指数”考评机制,着力营造“党员干部作表率、广大群众齐参与、村庄田间无垃圾”的良好氛围。“三项指数”考评机制先后被人民网、共产党员网、中国组织人事报、甘肃组工网等媒体刊载报道。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开展以农村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宜居行动,全面推行“环境卫生党员示范五户划片包干责任制”,把农村环境整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践行合格党员的重要载体,由1户党员户为中心带动邻近5户农户形成1个责任片区,全面负责房前屋后、村庄巷道、田间地头的环境卫生清理清扫工作。马河镇贺家川村利用农村废旧生产生活物资,改善村容村貌、美化人居环境,对闲置农宅农家整修还原,向外来度假观光、采风写生的游客出租,每年可增收3000元,走出了一条环境整治+乡村旅游+文化写生的发展路子。培育绿色发展生态产业。把挖掘当地生态资源和发展品牌生态产业有机结合,打造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发展的产业链条。文峰镇桦林村利用桦林山和桦林山泉这一生态资源,由村党支部牵头成立桦林益民综合开发公司,争取项目资金533万元,种植美国大樱桃、化心梨、核桃,养殖土鸡,修建活动广场、绿色长廊、休闲屋、垂钓池和山泉水厂,引进企业经营桦林山泉水厂、古月山庄、放养鸡场、淘宝商店和户外拓展训练基地,2018年村级集体经济收益12.32万元,带动25名农村劳动力和贫困户稳定就业,人均增收2.4万元。

五、以文化振兴为支撑,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思想引领力。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实现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的目标,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引领和保障。开展党建文化育民行动。陇西李氏文化是与敦煌文化、天水伏羲文化、拉卜楞寺藏传佛教文化齐名的甘肃四大文化之一,建有陇西堂、李家龙宫、大渭河文化风情园等文化景点,先后成功举办三届世界李氏文化旅游节。全县以厚重的本土历史文化为背景,利用陇右工委纪念馆、陇渭工委成立会址等党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及县乡党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教育资源,连续15年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农村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采取领导干部“四进四讲”带头学、深化“六个一”制度重点学等“七学模式”,组织党员干部及群众学习党的理论、党史党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民俗文化,使党员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道德境界不断提升。开展党建文化惠民行动。在村级阵地建立以红色文化、好人文化、乡土文化为主的党史村史馆、文化活动室、道德礼仪堂,配套修建集党建宣传墙、政策明白墙、文化娱乐墙等为一体的党建文化长廊,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党建文化品牌。权家湾镇焦家湾村,立足打造民俗文化的博物馆、农耕文化的传承地、新时代文明的实践站,由群众自愿捐赠农耕农具和农村日用品,建成400米农耕文化墙和2800㎡文明实践广场,开展“党建文化+宣传教育+文明实践+文艺演出+道德学堂”等系列活动,弘扬文明新风、推动乡村发展。开展党建文化乐民行动。利用村级阵地、乡村舞台、文化广场等场所,用党员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化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组织党员群众评选乡村道德模范、最美邻里、身边好人、“好婆媳”等文明典型,推行红白理事会、孝老敬亲会、环境保洁会、民事调解会、道德说教会“五会”理事,通过村规民约管、党员干部带、乡贤能人引,全面推进移风易俗,整治农村婚丧大操大办、高额彩礼、铺张浪费等不良习俗,营造了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来源:定西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