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 页组工动态 》正文

渭源县上湾镇:用活“六个载体” 实现

来源:中共渭源县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19-10-25 08:48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T|T

自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上湾镇党委按照“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用活“六个载体”,扎实推进主题教育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深度融合,互促共进,取得实效。

用活党员教育培训基地,提升思想教育。上湾镇党委紧扣时代脉搏,弘扬主旋律,充分发挥侯家寺党建主题文化广场作用,为党性体验搭建崭新平台。结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大活动,镇党委在党建主题文化广场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对标入党誓词、党员权利和义务开展党性体验,凝聚砥砺新征程、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与此同时,吸引县内外不同行业的60多个党组织,2200多名党员前来接受党性教育,在促进各党支部融合共建的同时,为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思想保障。

发挥院士专家工作站作用,延伸产业链条。为解决农产品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上湾镇党委把人才驱动、产业升级作为主题教育的调查研究课题,寻求破解问题的实招,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马铃薯研究所所长王一航合作,成立“王一航马铃薯专家工作站”,吸引聚集高层次人才,引进转化一批高新技术成果,进一步提高了上湾镇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了全镇马铃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

依托乡村振兴人才培训中心,破解发展难题。为解决农民群众因缺技术致富能力低的问题,上湾镇党委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把解决人才问题作为主题教育重要内容,抢抓省级重点人才培养项目,建成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培训设施齐全的渭源县乡村振兴人才培训中心,打造“进门是教学课堂,出门是实践基地”,集课堂教学、素质培养、示范实践为一体的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基地,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3期,培训各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2100余人,辐射带动农户8000多人,为全县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建好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区,保障群众致富。上湾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共有侯家寺、农贸市场、物流园区、南谷新村等4个集中安置点,搬迁农户668户3006人。为解决异地搬家群众收入不稳定的问题,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镇党委把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注重“造血”机制,采用“政府+国有农投公司+联合社+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经营主体+农户+保险”的多方融合推进机制,采取“公司+党支部+扶贫车间+贫困户”及“带动收益+务工收入”的扶贫模式,依托4个“扶贫车间”(上湾镇巾帼扶贫车间、上湾镇南谷田园扶贫车间、陇源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扶贫车间、渭源县顺盈家纺扶贫工厂),壮大乡村旅游、沙棘加工、设施农业、扶贫车间、光伏发电等5个特色产业,提供就业岗位400多个,人均年收入可达2万元。实现了“土地流转获租金、就地务工挣薪金、合作经营得资金、折股量化分股金、光伏扶贫收年金”的“一园生五金”产业收益。

打造科技示范产业园区,增加群众收入。在主题教育中,上湾镇狠抓中央、省、市、县各级反馈问题整改,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积极探索发展花卉产业,作为易地搬迁后续产业方面的有益补充,建成上湾镇花卉科技产业园区,该园区带动侯家寺易地搬迁户中的建档立卡户92户366人,每户可实现净收入12300元,进一步拓宽了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同时有力带动全镇乡村旅游业、运输业等行业的发展,为全镇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强的产业支撑。

创建乡村旅游景区,共享发展成果。镇党委把主题教育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力求把主题教育抓紧抓好、抓出实效,推进高质量绿色发展,让全镇群众共享发展成果。通过深入挖掘以农耕文化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积极打造“玫瑰相约、浪漫南谷”的乡村旅游名片,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积极申报国家AAA级乡村旅游景区,实现了乡村旅游特色小镇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