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 页人才工作 》正文

渭源县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 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来源:中共渭源县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17-01-05 16:03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T|T

    人才是事业之基,也是兴农之本。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管理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是新农村建设的长久发展之计。近年来,渭源县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采取多种形式,把培育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富脑工程”来抓,营造了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发展创业的良好氛围,为实用技术人才施展才华创造了有利条件,建设了一支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

一、基本现状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12800人(其中种植业6560人、养殖业4000人、加工业896人、建筑业544人、农村能源500人、经营管理102人、其它行业198人)。

2008年以来渭源县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职称评定办法(试行)》(甘人职[2006]35号)和《甘肃省农村实用文化人才职称评定暂行办法(试行)》(甘人职[2005]38号),强化宣传,完善措施,八年来共评审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初级职称453人,其中取得农民助理技师任职资格的114人,取得农民技术员任职资格的339人建立了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个人档案和信息资源,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二、经验做法

在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养中,渭源县重点从以下三个方面的入手:

1、高度重视,优化环境。我县高度重视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把此项工作同经济工作、党建工作结合起来,同部署、同落实,充分调动全县各有关部门抓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积极性。积极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鼓励各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领办、创办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在审批、办证、贷款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优先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安排科技推广项目,无偿提供科技信息和技术扶持。县农牧部门积极和电信移动部门联系,开通农业科技短信服务,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各级农业技术服务部门在种子、技术、农用物资等方面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在费用上给予优惠。同时县委人才办制定的《渭源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中把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纳入全县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并安排相关部门,对全县农村中的土专家、田秀才、种养殖能手、农民企业家、经纪人等实用人才资源状况进行调查摸底,全面启动了选拔认定和建库工作,为进一步夯实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基础提供了有利条件。

2、强化培训,提升素质。一是集中开展农业实用技术与技能培训。结合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工作,积极争取各类培训项目和培训补助资金,2015年,全县共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3.03万人,其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5000多人。二是开展实践指导。通过科技下乡、科技赶集、科技培训的方式,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户家中,现场分析问题、手把手传授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农户的科技水平。三是发展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同时,为切实培养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实现各乡(镇)、村级农民夜校全覆盖,对农民进行政策法规、产业发展、技术能力、民生事务等培训,让老百姓全面知晓“精准扶贫”政策,在生产生活中传递正能量,传播好声音,传授好技术,有效提升农村贫困劳动力的职业技能素质,为贫困村的脱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搭建平台,发挥作用。一是树立典型,发挥辐射作用。以双联活动和实施精准扶贫为契机,加大了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育力度,涌现了一批经营有方、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先进典型。在全县树立种植、养殖、加工等示范户典型。二是建基地,发挥示范作用。鼓励和支持农业科技人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领先创业和开展科技承包。三是依托合作经济组织,发挥带动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当前经济发展的需求来看,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总量不足,分布不均匀。全县现有自然人口35万人,而各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约有12800人,所占比重仅为3.7%左右,拔尖人才、科技致富领军人才的数量就更少。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分布不均匀,从目前现状来看,我县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大多集中在种养方面,种养殖能手合计10560人,占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总数的82.5%,而加工、经营、技能型、农村经纪人等其他类型人才严重不足,人才行业分布极不平衡。

2、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管理服务缺乏具体性。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分布在全县的村村组组,且普通农民较多,加之一家一户分散型作业,难以形成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管理模式。

3、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育缺乏针对性。从调查情况看,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大多数是自然成长起来的“土专家”、“田秀才”,靠的是十年、几十年的实践积累,而掌握一定的农村实用技术,真正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可谓凤毛麟角。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由于人员分散,技术种类繁多,从事专业庞杂,致使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训工作,只能停留在带有共性专业的培训上,停留在大众化项目的培训上。

4、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选拔缺乏广泛性。有计划、有组织、有意识地深层次开发还不够,特别是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标准、范围和对象在思想认识上还不够清,界定还不够准,只是片面地把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同种、养专业户划等号,没有把乡村企业和私营科技服务业中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纳入管理范围,选拔面相对较窄。

5、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作用发挥缺乏普及性。受“卖田、卖地,不卖手艺”、“教大徒弟打师傅”等本位思想的影响,部分实用人才在参加“帮扶致富”结对等活动中不积极、不主动,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局限于“亲帮亲”,人才发挥作用不够普遍。

四、对策建议               

抓好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必须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促进人才队伍发展壮大,充分发挥这支队伍在农村经济建设,特别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中的作用上,全力开创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新局面。

1、要完善管理机制。建议实行组织管理、制度管理和自我管理相结合。组织管理,即侧重于组织、协调、引导,健全县、乡、村三级管理网络,形成以组织、人社、农牧、科技等部门管理为主,以乡镇党委、村党支部管理为辅的管理形式。制度管理,即在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促其发展的基础上,坚持和完善建档造册、走访联系、交心座谈、领导挂点等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要建立健全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信息库,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发放证书,真正把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纳入“三农”工作的管理和服务对象。自我管理,即根据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从事专业类别的需要,积极探索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管理的新途径,分门别类地组建专业协会,制定章程,明确权力和义务,通过定期开展活动,加强农村实用人才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促使农村实用人才自我管理机制的形成,使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由松散型向相对紧密型群体转变,提升管理水平。

2、要完善培育机制。一是集中培训,着力辅导提高。充分发挥乡镇党校、乡村农民夜校、职业技术学校、电教网络等阵地的作用,定期组织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集中培训,进行政策、实用科技知识的理论辅导。二是开阔视野,着力促进提高。一方面要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走出家门,开阔视野,促使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由运用一般简单技术向掌握高新技术过渡,加快知识更新步伐。另一方面,加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之间的相互交流,既介绍自己的先进经验,又学习其他人才的成功做法。三是基地示范,着力引导提高。积极鼓励、支持乡镇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分流领办、创办各类科技示范服务基地,形成样板,做给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看,带着他们干,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水平。

3、要完善扶持机制。一是政策上扶持。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科研生产项目实施者,给予倾斜政策,重点扶持,做到“生产信息、生产用地、生产资金、生产品种、生产技术”五优先,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发展解决后顾之忧。要在职称评定、农业科技项目开发、农业科技项目推广等方面给予倾斜扶持。特别是对取得技术职称的农村实用技术佬,要在工商登记、税务减免、资金贷款、农药化肥、优质良种、畜禽防病、新技术推广等方面就提供政策倾斜,使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二是技术上扶持。充分发挥农业专家、科技人才的技术优势,为专家、科技人才提供实践场所,帮助农村实用技术人才解决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难题,实现优势互补;三是资金上扶持。对进行特色农业开发、有较大发展潜力的项目,积极争取扶贫资金和农村金融部门优惠贷款的支持,帮助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把所从事的产业做大做强,逐步形成规模。

4、要完善激励机制。一是荣誉上激励。大张旗鼓地宣传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扩大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增强其荣誉感;二是待遇上激励。积极实施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制度,把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选拔同其职称评定结合,使昔日“土专家”、“田秀才”有名有份,并落实相应的待遇,规定权力和义务,增强其责任感;三是政治上激励。对政治立场坚定,“双带”能力较强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重点培养,符合条件的及时吸收到党组织中来,并优先选拔、充实到村组干部队伍之中,使其由个人带头致富向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转变,既充分发挥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带头致富的优势,又提高了村组班子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发挥作用构建新平台。


上一篇:定西市表彰20名优秀乡土人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