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 页领导讲话 》正文

张令平:在中国共产党定西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来源:中共渭源县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16-11-10 11:03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T|T

凝心聚力 攻坚克难 决胜小康

为建设幸福美好新定西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定西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张令平

(2016年11月2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定西市第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定西市第四次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加快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组织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全体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决胜小康,为建设幸福美好新定西而努力奋斗。

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应对地震、雹洪泥石流、干旱等自然灾害和经济下行压力带来的严峻挑战,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要求,不断创新思路完善举措,着力推动扶贫开发由整体推进向精准施策转变、优势特色产业开发由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产业结构由传统产业为主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并重转变、经济增长动力由投资拉动为主向投资消费并重转变、招商引资由主要依靠优惠政策向注重营造良好环境转变,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都取得显著成效,圆满完成了市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稳居全省中上水平。预计今年底,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20亿元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0700元和6580元、较五年前翻了近一番,有379个村72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面由43.4%下降到16.7%。过去五年,是定西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最显著、脱贫攻坚力度最大、城乡面貌变化最快、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

五年来,我们统筹推进精准扶贫和双联行动,脱贫攻坚实现新突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贫困地区党委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贫开发上”的重要指示,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双联行动,不断完善“3456”精准脱贫工作思路,制定“1+16+5”精准扶贫方案和《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通过召开现场推进会、举办培训研讨班、实行领导包抓、派驻帮扶工作队、蹲点调研督查等,集中人力财力物力狠抓脱贫政策落实,全市建制村道路、贫困自然村动力电和村卫生室、农家书屋、1500人以上行政村幼儿园实现了全覆盖,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0%以上,危房改造率83%以上,易地搬迁16.4万人。全国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启动会、国务院“三西”扶贫开发现场会、首届中国扶贫论坛和全省精准扶贫现场推进会、农村危房改造现场会等在我市成功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对我市扶贫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群众对精准脱贫满意率达到90%以上。

五年来,我们统筹推进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发展基础得到新提升。深入实施“3341”项目工程,不断完善领导责任制、联席会议制、现场办公制、督查通报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狠抓项目谋划、争取、引进、建设和管理,全市近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00亿元,是前五年的3.5倍。定临、文殪、马云公路建成通车,兰渝铁路、临渭高速年内试通车,宝兰客专、渭武高速加快建设,通渭至定西等3条地方高速和定西民用机场等重大交通项目启动实施,全省第二条采用PPP模式投资建设的郭公路开工建设,建成农村道路7517公里,所有乡镇均通等级公路,所有行政村均通水泥路。引洮一期建成通水、二期开工建设,160万城乡群众用上了洮河水。定西被列为国家第一批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渭河源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得到国家批复实施。深入开展千亿元大招商活动,引进央企华能集团、中国医药总公司和全国知名企业天津亿联、史丹利集团等来我市投资,与中交集团、中铁集团、省公航旅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850亿元,是前五年的7.4倍,年均增长42%,占固定资产投资70%以上。

五年来,我们统筹推进优势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制定中医药、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和草牧、蔬菜产业发展壮大《意见》及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先行先试、马铃薯主食化战略先行试验示范区建设方案,坚持每年举办中医药、马铃薯博览会和通渭书画艺术节,连续举办世界黄芪论坛和草牧业发展研讨会,成立马铃薯主食产业开发联盟、牧草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和书画产业联盟,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全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28:28:44调整为24:21:55,非公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达50%以上。中医药产业,年种植150万亩,总产量30万吨,加工能力35万吨,仓储能力85万吨,实施中药材产值保险31万亩,建成省、市级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7个,甘肃定西道地黄芪获中华中医药学会认证,“岷归”“扶正”获中国驰名商标,甘肃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加快建设,陇西一方等12户企业具备配方颗粒生产条件。马铃薯产业,年种植300万亩,总产量500万吨,年产脱毒原原种10亿粒以上,主食加工能力10万吨以上,国家级定西马铃薯批发市场基本建成,“定西马铃薯”获中国驰名商标。草牧产业,年草产量700万吨、加工能力500万吨,畜禽饲养量2600万只,初步形成种养加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果蔬产业,年种植设施蔬菜和高原夏菜70万亩、产量270万吨,建成林果基地10万亩。文化旅游业加快发展,尤其是文化产业走在全省前列,通渭书画产业园、陇西古莱坞文化旅游创意园、临洮平长人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定西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建成运营,渭河源大景区被列为全省20个大景区之一,成功创建4A级旅游景区。生物制药业,生产企业发展到7家,产值过亿元龙头企业5家,申请药品注册文号303个。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以陇西首阳中药材交易市场为龙头,亿联国际商贸城、康美中药材物流园、西部汽车城等物流项目建成运营。新能源产业坚持一手抓光伏扶贫,一手抓风电开发,全市7个县区全部列入全国光伏扶贫县,通渭200户和临洮400户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建成投产,通渭风电基地华家岭一、二期和义岗一期并网发电。

五年来,我们统筹推进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人居环境得到新改善。成立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对城建项目深入研究、广泛论证、严格把关。定西市城市总规修编基本完成,6个县城完成新一轮总规修编,119个乡镇完成总规编制,安定区口镇等4个全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镇完成总规和控规编制,城镇建设完成投资570亿元,是前五年的2倍。坚持市区新城建设与旧城改造同步推进,市行政中心整体搬迁,市文化艺术中心和博览中心基本建成,扶贫开发纪念馆、药都博物馆、薯都博物馆投入使用。陇西县被确定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县,15个乡镇被列入全国重点乡镇建设,通渭县平襄书画小镇、临洮县洮阳马家窑洮砚小镇、陇西县首阳中药材小镇被列为全省重点建设的特色小镇,先后建成98个美丽示范村和450个环境整洁村。深入开展“文明定西、人人行动”创建活动,下功夫解决脏乱差等城市病,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加快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小流域治理等生态工程建设,扎实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和农村“四旁”绿化,水土流失治理程度达53%,森林覆盖率达13%。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取得明显成效,各类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预期目标内,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五年来,我们统筹推进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灾区面貌发生新变化。“5.10”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7.22”岷漳地震和“4.15”临洮地震发生后,全市上下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科学组织抢险救灾,受灾群众第一时间得到妥善安置,灾区生产生活秩序迅速恢复,抢险救灾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和国家减灾委充分肯定。坚持把灾后重建与精准脱贫、美丽乡村、小城镇建设和防灾减灾相结合,通过规划引领、领导包抓、部门配合、社会共建,293个雹洪泥石流灾后重建项目全部建成,1431个地震灾后重建项目基本建成,岷漳地震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实现了居住安全有保障、上学就医更方便、基础设施大提升、脱贫致富有门路、灾害预警更有效的重建目标,灾区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五年来,我们统筹推进民生改善和依法治市,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5%,临洮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级验收,高考二本以上上线率达到34%、提高15个百分点,定西师专整体并入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农业大学依托临洮农校建设应用技术学院,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在定西电大建设新校区。市医院加入兰大二院医疗集团运营良好,县级综合医院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成功举办马家窑国际文化论坛、中日丝绸之路汉字文化书法篆刻展和全国性美术书法作品展,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实现全覆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渭源、岷县新列为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县。财政用于民生支出由37%提高到59%,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连续六年提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对重点保障对象开展人身意外伤害附加重大疾病保险,社会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创新实施公民素质提升十大行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连续五年被省上通报表扬。贯彻落实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试点工作成效显著,支持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支持政协充分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合作共事,支持工青妇等人民团体依照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创新开展“弘扬法治、共创平安”十大行动和依法治访“123456”工作法,全市八类主要案件和非正常上访大幅下降,“六五”普法通过省上验收评为优秀等次,“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得到最高人民检察院充分肯定。安定等6县区被命名为全省双拥模范县,具备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条件。

五年来,我们统筹推进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发展动力有了新增强。积极承接顶层设计改革,取消、调整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523项,在全省率先建成“三张清单一张网”。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明显,市场主体数量较5年前增长84%,市级行政机关公车改革基本完成,中药材产值保险改革被中国改革年会评为十大案例之一。扎实推进试点改革,全民参保登记计划等8项全国试点改革和行政综合执法等10项全省试点改革顺利推进,陇西县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得到中央领导充分肯定。积极推进问题倒逼改革,在全省率先推行“13885”健康促进模式改革,创新实施市县乡村医疗联合服务一体化模式,定西市《物业管理条例》《河道污染防治条例》进入立法程序,废旧地膜回收利用模式改革在全国现场会上交流经验。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中医药、马铃薯等特色农产品走出国门,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境外投资等主要指标增速逐年提升,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7%。

五年来,我们统筹推进全面从严管党治党,党的建设得到新加强。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学习时代楷模、争创六个先锋”和“聚焦脱贫攻坚、筑牢战斗堡垒、争当四个先锋”等主题实践活动,涌现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柴生芳等一批先进典型。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抓两头、带中间”,五年来培育创建党建示范点1100多个,整顿提升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930个,建立完善乡村干部驻村联户等“四项机制”,乡村干部驻村代办强基为民工程荣获第三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优秀案例。牢固树立注重脱贫攻坚、急难险重、基层一线的选人用人导向,制定了市管干部日常管理办法、谈话实施办法、推进干部能上能下实施办法,从严从实规范选任程序,加大重点岗位干部交流力度,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县乡换届圆满完成。严格落实省委“3783”主体责任体系、“866”衡量标准和“111”督查落实细则,制定主体责任追究和监督检查两个《办法》,在全省率先建立县区纪委派驻纪检组集中统一管理、县区纪委异地交叉办案、乡镇纪委协作办案、查办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和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异地查处机制,加大集中巡察和群众身边“四风”、腐败问题查处力度,做到有案必查、违纪必处、失责必究,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各位代表、同志们!五年的历程极不平凡,五年的成就令人振奋。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这些成效也得益于历届市委和市级领导班子打下的坚实基础。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共定西市第三届委员会,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各人民团体,向省属在定单位和驻定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所有为定西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五年发展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推动我市各项事业发展,必须不断深化市情认识,善于把中央和省上政策同定西实际紧密结合,不断创新完善发展思路,切实走符合定西实际的发展路子;必须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第一目标,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工程,全面落实中央和省上各项政策,切实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举全市之力加快脱贫攻坚进程;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招商引资为抓手,以产业升级为支撑,以城乡建设为基础,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全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为核心,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重点,以平安定西建设为保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必须大力发扬“三苦”精神,坚持领导包抓、蹲点督查、挂图作战,明确工作责任,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确保各项任务不折不扣落实;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狠抓主体责任落实和压力传导,狠抓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着力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五年的扎实工作,为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我市贫困、生态、灾害问题叠加,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欠账大,产业扶贫成效还不明显,巩固脱贫成果长效机制还不完善,脱贫攻坚任务还十分繁重;二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结构不合理、工业基础薄弱,面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同步推进的双重压力,做大总量和转型升级同步推进的双重压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步推进的双重压力,加快发展任务还十分繁重;三是少数干部思想保守、缺乏进取精神,庸政懒政、为官不为,担当意识不强、工作不严不实问题还比较突出,“四风”问题时有发生,干部作风建设任务还十分繁重;四是征地拆迁、劳资纠纷、非法借贷等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还比较多,非正常上访问题时有发生,和谐定西建设任务还十分繁重;五是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还需不断加强,应对复杂局面和解决难点问题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还需在落实主体责任、持续传导压力上再下功夫,全面从严管党治党任务还十分繁重。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在今后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今后五年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我国将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工作的主题主线。中央加快实施脱贫攻坚、“一带一路”建设、创新驱动等重大战略,将财政转移支付和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投入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倾斜,为我们加快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难得历史机遇。省委、省政府出台精准脱贫“1+17”专项方案、贯彻新发展理念“1+19”政策体系、丝绸之路经济带“13685”工程、“3341”项目工程、“6873”交通突破行动、“6363”水利保障行动、“371”优势产业链培育行动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我们加快破解瓶颈制约、在新起点上谋划新发展拓展了新空间。经过多年努力,我市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步发展,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条件不断夯实,为全市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形势,抢抓历史机遇,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不断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今后五年全市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脱贫攻坚为重点,坚持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一手抓全面从严治党,全力打造中国药都、中国薯都和中国西部草都,深入实施脱贫攻坚、产业升级、城乡建设和生态治理“四大工程”,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奋斗目标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两高于、一接近”目标,实现2019年整体脱贫摘帽、2020年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确保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居全省中上水平,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以上,产业升级明显加快,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效,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城乡建设统筹推进。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5平方公里以上,城镇化率达到40%以上。现代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实现县县通铁路、通高速,建成定西民用机场,饮水安全问题彻底解决,所有自然村动力电、互联网全覆盖。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和渭河源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取得重大进展,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5%以上,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大幅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

——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治理能力不断增强,民主法治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明显提升。

今后五年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我市脱贫攻坚的决胜期、转型升级的加速期、改革开放的深化期、发展理念的转变期、政策机遇的叠加期、民生改善的黄金期、生态建设的机遇期、从严治党的关键期。我们要狠抓脱贫攻坚第一工程,紧盯经济发展第一要务,抓住改革开放第一动力,实施生态立市第一战略,抓好和谐稳定第一保障,强化从严治党第一责任,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狠抓第一工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全面落实脱贫攻坚政策。突出抓好“一个核心”“两个关键”,大力实施“七个一批”脱贫工程。“一个核心”就是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围绕中医药、马铃薯、草牧、果蔬等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实施项目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合作社走、合作社跟着龙头企业走、龙头企业跟着市场走的“四跟进”产业扶贫模式和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深入推进光伏扶贫、电商扶贫、旅游扶贫,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发展产业脱贫一批。大力推广组织领导统一、资金使用统一、培训主体统一、师资力量统一、统计口径统一的“五统一”精准培训模式,扎实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引导有能力的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增收,实现劳务输转脱贫一批。“两个关键”就是加快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切实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基础设施建设上,大力实施县乡道路改造升级及村组道路建设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农网供电质量提升工程,因地制宜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加大易地搬迁脱贫力度,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实现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加快实施生态治理和保护项目,将有条件的贫困人口转为生态管护人员,确保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上,加快贫困村幼儿园建设和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全面落实贫困家庭学生教育资助政策,确保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大力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加快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标准化建设,提高乡村医生素质水平,全面落实各项医疗救助政策,确保医疗救助脱贫一批。逐年提高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标准,实现农村特殊群体养老保险全覆盖,确保社保政策兜底脱贫一批。

(二)健全完善脱贫长效机制。强化财政金融支撑。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将专项扶贫资金、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整合使用,确保每年市县财政综合扶贫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75%以上。加快实施互助资金担保增信计划和精准扶贫贷款使用效益提升计划,加大对脱贫产业发展支持力度。抓住国家实施贫困地区水电矿产资源开发资产收益改革机遇,建立完善贫困人口资产收益扶持制度,让贫困群众分享政策红利。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提升村级组织服务能力。扩大政策性保险覆盖面,积极创建全省保险助推精准脱贫示范区。加大社会帮扶力度。推动双联行动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坚持一村一业一单位、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措施,推动各项扶贫政策到村到户。深入推进定点帮扶和东西部扶贫协作,争取更多的中央和省属国家机关单位、群团组织、东部发达地区联系帮扶我市,最大限度调动利用各类社会资源扶贫。靠实脱贫攻坚责任。全面落实中央《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坚持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扶贫,层层签订责任书,逐级靠实责任。完善督查考核机制,开展好第三方评估。规范退出机制,坚持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两不愁、三保障”为主要衡量标准,贫困村、贫困县脱贫摘帽以贫困发生率3%以下为主要衡量标准,严格落实“4342”脱贫验收责任体系和精准脱贫问责办法,坚决防止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切实提高群众满意度。

(三)全力补齐全面小康短板。根据全国统一方案监测显示,2014年全市全面小康指数为63.06%,比2010年提高9.63个百分点。但5大类39项小康指标中,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比、城镇人口比重等14项指数的完成率均在60%以下。要坚持脱贫目标与小康目标相衔接,争取中央和省上倾斜支持,全力补齐滞后指标,加快全面小康进程。

二、紧盯第一要务,切实加快经济发展

(一)狠抓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大力实施“3341”项目工程,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国家投资导向及市场需求,谋划一批脱贫攻坚、基础设施、产业升级、社会事业等重大项目。坚持每类项目一套实施规划、一套筹资方案、一套工作班子,加快实施“十三五”规划总投资7800亿元“十大支撑工程”的近700个重大项目。深入推进“6873”交通突破行动和“6363”水利保障行动,全力配合宝兰客专、渭武高速定西段建设,加快兰州至天水城际铁路定西段、通渭至定西等3条地方高速、定西民用机场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加快引洮二期及配套工程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天然气输送管道建设,实现各县城区管道天然气输送全覆盖。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实现城乡宽带网络全覆盖。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依托文博会、兰洽会等平台,深入开展千亿元大招商活动,确保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年均增长10%以上。

(二)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升级,推进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全力打造中医药、马铃薯、草牧、果蔬4条两百亿元产业链,生物制药、现代物流、文化旅游、新型能源4条百亿元产业链。

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中医药产业要以精深加工为重点,加快推进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先行先试,大力推进中药材标准化种植、规范化仓储、精深化加工、网络化营销,扩大扶正等知名品牌产品生产规模,尽快实施中药配方颗粒生产行动计划,争取将党参、黄芪列入国家新资源食品目录,完成党参、当归国家道地药材认证,建成甘肃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马铃薯产业要以良种生产和主食产品加工为重点,加快提升精深加工、仓储物流、质量检测、科技研发水平。健全良种繁育、推广、流通、检测体系,打造马铃薯良种定西品牌。充分发挥马铃薯主食产业开发联盟作用,加大马铃薯混合面粉、膳食纤维等主食产品研发生产力度,争创国家级马铃薯主食产品及产业开发核心区。草牧产业要以加快培育国家级龙头企业为重点,深入实施《定西建设中国西部草都规划》,依托牧草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在扩大规模、精深加工、市场流通上下功夫,实现种养加销一体化发展。果蔬产业要以培育品牌为重点,科学高效利用好引洮水资源,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发展深加工产品,加快打造绿色、有机、无公害高原夏菜和林果生产基地。

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旅游业要坚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以建设陇中特色文化大市为目标,充分挖掘马家窑文化、李氏文化、书画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资源内涵,加快建设临洮马家窑文化产业园、陇西李氏文化产业园、岷县洮砚文化产业园和通渭墨香温泉小镇等重点文化项目,着力打造陇中文化品牌,进一步提升国际国内影响力。加快渭河源大景区建设,争取贵清山/遮阳山升级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岷县狼渡滩湿地列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加快贵清山、遮阳山、渭河源、狼渡滩旅游通用机场和自驾游露营地项目建设,不断改善景区基础设施条件。生物制药业要坚持以创新为龙头,引导扶持一方、扶正等生物制药企业与中国农科院、甘肃中医药大学等科研院校深度合作,加强技术研发和联合攻关,推进中药新药研发、优势特色品种创制、传统中药产业二次开发,推进中药向预防、康复、养生保健等方向延伸。现代物流业要以建设“一带一路”重要物流节点城市为目标,建成运营一批服务功能完备、辐射范围大、带动作用强的大型物流项目,完善城乡邮政快递服务网络,推进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形成布局合理、运营高效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新能源产业要以7个县区光伏扶贫电站建设为龙头,加快打造全国光伏扶贫示范区,全面实施通渭风电基地规划,总装机容量170万千瓦的10个风电场全部建成并网发电,争取在风力资源丰富的临洮、岷县等规划新建风电项目。

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加快经济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平台建设,进一步修编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争取定西、陇西经济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加快有色冶金、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等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以铝冶炼及加工、黄金冶炼和冶金新材料开发为重点,加大民用型材、军工用品、汽车配件等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生产力度,实现原铝市内深加工转化,推动传统产业发展由生产型向市场需求型转变,产品由半成品向成品转化,生产方式由粗放低效向优质高效提升。按照中央“两个毫不动摇”和“三个没有变”的要求,进一步营造良好环境,引导支持非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抓住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等政策机遇,加快土地流转,扶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化经营。大力发展旱作循环农业、高效设施农业、生态休闲农业,优化农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不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产业化、机械化水平。

(三)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围绕把定西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全面完成《定西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0年)》修编和城市风貌、基础设施、综合管廊建设等专项规划编制。坚持“多规合一”加快县城总规修编,确保市区、县城和建制镇控制性详规和乡镇、村庄规划全覆盖。要严格城市建筑、公共设施、景观节点风貌、形态、色调等单体设计审查,进一步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市区新城区要加快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设施建设,引导人口加快聚集;旧城区要加大道路、管网等市政设施和水、电、气、暖、停车场、市场、公园等公共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进棚户区改造,创新老旧小区改造模式。深入推进陇西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临洮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和撤县设市步伐,加快通渭书画城、安定产城融合示范区和渭源、漳县、岷县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打造陇中中小城市群。加强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村改厕力度和村容村貌整治,争创重点特色小镇、示范村镇和美丽乡村,加快规划建设通渭县平襄书画小镇、临洮县洮阳马家窑洮砚小镇、陇西县首阳中药材小镇。坚持建管并举,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县乡规划管理,加快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探索“大城管”模式,加大城市病治理力度,推进城市管理服务外包机制,严格落实《定西市物业管理条例》,实施精细化管理,使城市乡村处处留下管理的痕迹。

三、抓住第一动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核心位置,作为第一动力,大力实施人才支撑战略,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基础条件、科技中介服务、科技企业孵化四大创新平台,鼓励企业瞄准优势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瓶颈问题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前沿领域开展联合攻关。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大力开展创业创新示范园建设,深入实施科技特派员基层创新创业行动。

(二)全面推进各个领域改革。坚持正确方向、问题导向、为民取向、破题指向,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领域改革,列出任务责任清单,建立工作台账,做到承接顶层设计改革不打折、推进试点改革不懈怠,实现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良性互动、有机结合。大力开展具有定西特色的问题倒逼改革,坚持从环境保护、城市管理、物业管理等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小切口”入手找准改革切入点,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

(三)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以中医药、马铃薯博览会和通渭书画艺术节、陇西李氏文化艺术节等节会为平台深化经贸合作,积极参加特色产品推介会和合作项目洽谈会,鼓励市内经济开发区与东中部地区经济开发区建立战略合作联盟,加强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合作交流,推动优势特色产业特色产品走出国门。

四、实施第一战略,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围绕“天蓝、地绿、水清”目标,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加强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

(一)实施重点生态工程。加快实施渭河源区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全面推进梯田建设、中小流域综合治理,抓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荒山造林和飞播造林等林业生态工程,加快草原生态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不断促进生态自我修复。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造林活动,加快实施面山绿化和“四旁”绿化工程,确保每年植树2000万株以上。加强林业管护工作,切实巩固造林成果。

(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强环境监察市县乡村四级网格化管理,继续推行河道“警长”负责制,深入开展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探索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新机制,大力实施“千村美丽、万村整洁,水路房全覆盖”人居环境改善工程,推进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加快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水权交易和污染第三方治理等3项省级改革试点,启动环境保护地方立法。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健全完善灾害预防预警、群测群防和综合减灾协调机制,不断增强应急处置和防灾减灾能力。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全面完成通渭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陇西经济开发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建设,加快定西、临洮和岷县开发区循环化改造。积极开展优势特色农产品加工和铝冶炼、建材加工等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健全废旧农膜回收治理长效机制,完善覆盖城乡的再生资源、废旧商品和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推动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化。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等创建活动。

五、抓好第一保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加速发展社会事业。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教育在智力扶贫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有需求的自然村、住宅小区幼儿园全覆盖,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支持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开展中高职一体化和应用型本科教育,加快建设甘肃农业大学定西校区和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定西分院。大力推进健康定西建设,全面推广健康促进模式,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要。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完善市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美术馆服务功能,推动市县体育馆、健身馆和体育场建设,加快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创业,稳定扩大就业,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水平,巩固完善新农合制度,全力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基本实现城乡各类人员平等享有社会保障。加强老龄工作,坚持医养结合,加快养老产业发展。

(二)加快和谐定西建设。深入推进“定西好人”、道德模范评选和“文明定西、人人行动”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着力推动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的基层网格服务管理体系和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严格落实中央《信访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切实加强信访工作,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和安全生产监管,不断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三)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全面加强党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支持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巩固扩大贯彻省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试点成果,支持市政协充分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作用。巩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联系服务群众和引导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作用。加快依法治市进程,全面实施“七五”普法规划。加强党管武装工作,进一步巩固军地融合发展良好局面,积极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

六、强化第一责任,全面从严管党治党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切实强化全面从严治党第一责任,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特别是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精神,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一)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始终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和主业主责,用铁的纪律从严治党,严格落实省委“3783”主体责任体系、“866”衡量标准和“111”督查落实细则,建立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抓党建责任报告、述职述廉、签字背书等制度,健全责任分解、监督检查、倒查追究机制,推动全面从严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向乡镇(街道)、村(社区)、学校、卫生院等基层党组织延伸。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和省委《实施办法》,聚焦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尊崇党章、讲纪律守规矩、推进脱贫攻坚等重点领域强化问责,让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成为常态,真正使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

(二)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结合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增强党员干部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大力弘扬“三苦”精神,引导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投身加快发展的伟大实践。坚持和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干部教育培训、党员干部个人自学、理论学习考核等制度,突出抓好换届后县区领导班子、乡镇党政正职的培训,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认真落实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断深化“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做到讲修养、讲道德、讲诚信、讲廉耻。重视加强互联网管理运用,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健全社会舆论引导机制,切实提高舆论应对水平。

(三)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面从严管党治党关键在管理使用好干部,要加强对干部的教育监督管理,健全完善考评机制,推动干部严格履职尽责。注重在脱贫攻坚、急难险重、基层一线工作中选人用人,大力培养使用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干部,选优配强思路清、能力强、作风正的党政主要负责人,统筹推进年轻干部和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培养使用。严格执行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和干部能上能下实施办法,营造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大力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和科技特派员助推精准脱贫计划,坚持用活用好现有人才与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并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坚持农村党建抓发展、街道社区党建抓服务、机关党建抓作风、事业单位党建抓改革、“两新”组织党建抓覆盖,着力建设政治功能强、发展功能强、服务功能强、治理功能强的“四强”基层党组织。抓提升,实施“筑牢堡垒”工程,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深入实施示范创建、整顿提升工程,加大在产业链、社会组织、非公领域等组建党组织力度。不断完善以村党组织为核心,产业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为支撑的“一核多元”基层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抓班子,实施“能人引领”工程,大力选拔政治上靠得住、发展上有本领、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带头人队伍,特别是注重从农村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和乡镇干部中遴选优秀人才,大力培养一批谋划脱贫有思路、培育产业有措施、带领群众有办法的村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村党支部书记的引领带动作用。抓队伍,实施“争创先锋”工程,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重视在致富带头人、青年及新社会阶层先进分子中发展党员,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机关事业单位要扎实开展党员双联结对共建、示范岗创建活动,农村要大力推行党员能人组团带动等帮贫促富模式,组织党员争做致富、带富、帮富“三个先锋”,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始终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重大政治责任,严格遵守《党章》《准则》《条例》等党规党纪,坚持纪律面前一律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坚决纠正无组织、无纪律和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行为,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全面落实。持之以恒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开展“四风”问题和庸懒散慢、为官不为、为官不正、为官乱为问题专项整治,加大明察暗访、信访举报、执纪问责、公开曝光力度,持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紧盯关键领域、关键岗位、关键环节、关键的人排查廉政风险点,在权力运行全过程建立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着力破解对一把手的监督难题,尤其对扶贫政策、项目、资金实施全过程监督,切实做到监督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市、县区综合派出纪检监察组作用,加快推进巡察监督全覆盖。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严肃查处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各级党委要旗帜鲜明支持纪委开展工作,切实配强班子、选好干部。各级纪委要把握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深化标本兼治,创新体制机制,坚决维护纪律权威,形成全面从严治党的强大合力。

各位代表,同志们!定西发展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蓝图催人奋进,使命重于泰山。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与全省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建设幸福美好新定西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