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 页基层党建 》正文

会川中学党支部:红色领航聚合力 “仁爱”教育谱新篇

来源:爱渭源    发布时间:2024-07-24 08:50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T|T

渭源县会川中学党支部聚焦党建引领打造“仁爱铸魂”党建品牌,充分发挥党支部在促进学生终身发展、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育科学发展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凝心聚力、奋发进取,谱写会中教育新篇章,学校被评为“定西市新时代语言文字示范学校”,在渭源县“奔跑吧·少年”体育运动会、全市中小学生运动会、全县阳光体育大课间评比中取得优异成绩,教学质量快速提升,社会满意度明显增强。

聚焦思想引领,筑牢“仁爱校园”思想根基。强化政治建设发展为主。召开支委会40余次,党员大会6次,党小组会8次,讲党课6次;研究解决冬季集中用电时供电不足和随时跳闸断电、教室一体机全覆盖等重大事项9项;重新制定了《会川中学年终考核办法》《会川中学评优奖先办法》等多项制度办法;开展大走访活动8次,解决小升初入学难、教学质量低、周边环境差、住宿管理质量不高和食堂饭菜质量不好等“急难愁盼”问题5项。打造宣传阵地“仁爱”为主。将“井冈山精神”“红船精神”“长征精神”等红色精神或元素以最直观的形式呈现在会中红色文化长廊中,铭刻出浓浓的红色记忆,感染全校师生知党史、感党恩,聚共识,形成推进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自觉。同时设置崇仁栏、尚爱墙、仁爱广场,请进孔子雕像,利用电子屏、文化橱窗,强化“仁爱”文化宣传,建设以“仁爱”为核心的学校文化。爱心宿舍、爱心食堂、爱心驿站、爱心护学常态化运行,使整个校园形成团结友爱、大度包容、互帮互助的和谐共融局面。挖掘“仁爱”先锋示范为主。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甘肃省第八届道德模范”“甘肃好人”“渭源县孝老爱亲道德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设置“‘甘肃好人’张吉君特色宣讲类文明实践品牌工作室”,通过国旗下讲话、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阐释“仁爱”的内涵,厚植“仁爱校园”文化。

聚焦队伍建设,助推“仁爱教师”精准发力。开展“争先”活动激发“仁爱”活力。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志愿服务岗”12个,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和教师大比武活动23场次,评选“优秀党员”“最美教师”“最美班主任”“最美服务者”45人,激发教师“以爱育爱”的育人情怀,让教师真正成为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实施“强基”工程提升“仁爱”素能。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再培训、促提升”的方式,跟青岛市朝阳中学、临洮县明德初中等省内外名校开展合作交流8场次300多人次,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情怀”和“育人本领”,让“以爱立身、以爱立学、以爱育人”的“仁爱”型教师成为每位教师的自觉追求。弘扬“家国”情怀打造“仁爱”队伍。成立“张吉君特色宣讲类文明实践品牌工作室”“赵志龙名师工作室”;2名教师被评为市级“名教师”“名班主任”,5名教师评为县级优秀教师,成功申报省市级级课题8项。先后有58名老师在市级“优秀观摩课”、县级“教学技能大赛”、县级“优秀教案作业设计”竞赛、县级“中考命题大赛”中获奖。

聚焦质量提升,推动“仁爱课堂”高效运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仁爱”。构建“民主平等、互助合作、同创共赏、和谐相融”的师生关系,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情感入手,把真爱献给学生,把快乐送给学生,把会爱带给学生,把兴趣还给学生,把会学教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学科知识中感悟仁爱、发扬仁爱、传承仁爱,实现对学生处事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在课程研发中渗透“仁爱”。以“仁爱”为题材,结合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重仁爱”的特点,以“爱人、向善、奉献、谦和、孝悌、诚信、智慧、恭敬”为主要内容编写“仁爱读本”,培植“仁爱”文化,将“仁爱”思想贯穿在校本课程研发的始终。在课后服务中渗透“仁爱”。围绕“焕发生命色彩,张扬学生个性”的主旋律,把课堂延伸到课后服务中,设立音乐、书法、乒乓球等学生社团12个,在“学生社团”和“特长生培养”中浸润“仁爱”,将“人人有项目,个个有特色”的课后服务打造成处处显“仁爱”的乐园,持续激发学生的激情与活力。

聚焦幼苗成长,点燃“仁爱学子”澎湃动力。重视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仁爱行为。通过国旗下讲话、班会课、思政课、邀请社会慈善家来学校演讲等形式,扎实推进学生品德教育;坚持自主德育管理,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落实“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倡导学生“日行一善”,开展志愿者服务和慈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仁爱”的力量,最大限度激活学生内驱力。重视赏识教育激发学生的仁爱活力。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情景剧表演、演讲比赛、“仁爱学子”评选等活动,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树立“好”典型82个,引导学生时时想“好”,事事想“好”,用大爱让学生“从平凡到优秀,从优秀到卓越”,用赏识营造向上向善的“仁爱”育人氛围。重视家校协作深耕学生的仁爱品质。召开家委会、家长会20多场次,开展教师家访、家长开放日、校外陪读生排查、送教上门等活动44次,引导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活动和教育过程,实现学校“仁爱”和家庭“仁爱”的完美衔接。通过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课堂,设置仁爱话题,探究同学间、师生间的关怀意识、宽容意识、换位意识,教会学生学会给予和倾诉,升华学生的内在情感,使学生获得尚善心、感恩心、同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