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源县党建赋能马铃薯全产业链发展

近年来,渭源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 “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的殷切嘱托,按照“四群八链”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及“三河三川”产业发展规划,以推进“双构建双提高”工程为抓手,创新实施“渭河源·源动力”党建领航聚力工程,按照“红映渭水·金薯富农”抓建思路,加强种子种苗研发,扩大种薯繁育,做优精深加工,推动全产业链开发,有效激活了党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内生动力。
一是强化党建领航凝聚保障合力。紧盯“全国马铃薯育种制种基地”建设目标,围绕种薯扩繁、质量提升、科研服务、贮藏销售、品牌打造、市场营销“六大体系”,按照地域相近、产业联合原则,在五竹镇成立马铃薯片区党委,吸纳3个乡镇、9个产业型党支部、323名党员参与产业党委建设,组建马铃薯产业党建集群,并按照“产业带党委+龙头企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带动全县打造马铃薯万亩片带5个6.7万亩,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58万亩,预计产量达到110万吨以上。
二是强化科技赋能攻关种薯研发。按照人才振兴要求,持续加大人才保障力度,积极与国际马铃薯中心、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建成马铃薯种质资源库,建成马铃薯专家工作站1个,依托王一航科研团队先后成功选育和研发了马铃薯品种45个,引进、筛选、推广种植陇薯、青薯、渭薯系列品种26个,试验示范品种90个以上,共保存马铃薯种质资源1230份。通过科技攻关,突破了马铃薯品种少、产量低、抗病差等瓶颈,育种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三是完善扩繁体系提升育种能力。采用“党组织+龙头企业+联合社+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探索建立了“茎尖组织培育脱毒瓶苗—日光温室繁育原原种—高山隔离繁育原种—大田繁育一级良种”的种薯梯级扩繁体系,鼓励支持优秀党员干部投资兴业,发展马铃薯种薯产业,先后培育种薯龙头企业6家、专业合作社351家,建成脱毒瓶苗供应中心4000平方米,原原种生产日光温室1129座,千吨种薯贮藏窖78座。2023年生产脱毒瓶苗6.8亿株、原原种8亿粒、种薯106万吨,马铃薯总产值预计达到28亿元。
四是做优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马铃薯片区党委紧盯国家马铃薯主食化战略和发展“定西宽粉”机遇,组织成立了渭源县“定西宽粉”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强化组织领导,高位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工程,引进培育马铃薯加工企业5家,并按照“三链”建设要求,在符合条件的企业全部成立党支部。2023年投资6550万元,新建“定西宽粉”生产线3条,重点用于购进设备,对生产设施和附属工程进行改造提升,预计年生产能力达到2万吨以上,马铃薯加工产值突破1亿元。
五是注重品牌创建拓宽销售渠道。马铃薯片区党委指导马铃薯种植、加工企业申请注册了5个马铃薯良种商标,25个主食化及“定西宽粉”商标,“渭河源”种薯商标获得“甘肃省著名商标”称号,“来点土豆”系列产品被授予“十大特色食品”荣誉称号。积极参加国内各类节会,大力宣传推介我县种薯及加工产品,种薯销往新疆等10多个外省市和省内各地,2022年销售量达到70多万吨,交易额达14亿元;加工产品通过“线上+线下”营销模式,在国际国内市场销量达8000吨以上,销售额7800万元,群众在马铃薯产业中获得收入1700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