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 页组工动态 》正文

渭源:“1457”工作法 建设美丽家园

来源:中共渭源县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2-08-10 11:25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T|T

近年来,渭源县始终坚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建设行动的有效抓手,围绕1457”工作思路,以三清三建三提升行动为载体,将乡村建设、乡村发展和乡村治理紧密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形实魂”(乡村建设是“形”、乡村发展是“实”、乡村治理是“魂”)。通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政府主导做好乡村建设规划,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资金奖补、公益配套等形式,引导群众主动参与,积极投身人居环境改善、美化家园创建的公益事业

创新“1”个载体。“三清三建三提升”(垃圾清运、柴草清理、乱建清除,建设小菜园、小花园、小公园,促进村庄风貌、生活环境质量、村级管理水平提升)行动为载体,彻底解决了农村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扔、乱排、乱倒等七乱的问题。目前,全县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9830吨,拆除废旧房屋、残垣断壁、“空心房”、废旧草房圈舍、破旧建筑物等4000多建设微花园、果园、菜园2100多基本实现了农户庄前屋后干净整洁、村庄风貌明显改观、村庄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突出“4”项重点。一是村庄规划编制坚持规划引领、梯次推进,科学编制村庄建设规划,计划三年内完成102个发展类村庄的规划编制工作,今年全面完成80个发展类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二是开展户外整治。全面开展了公共领域及庄前屋后环境卫生整治和风貌提升行动,购置了环卫设施,加强了保洁管理。三是开展户内整治。充分发动群众扎实开展以“家庭卫生大扫除,乱堆乱放大整治”为主要内容的户内环境大整治活动。坚持户内环境整治与精神面貌提升同步推进,鼓励农户利用乡土材料或生活废品打造院落景观花园,建设美丽庭院,共完成庭院整治1.6万户。四是加强乡村治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作用,大力宣传政策法规,让村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严格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和村民自治制度,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切实保障农民权益。落实农村公益性设施共管共享机制,推进移风易俗,农村社会风气明显好转,乡风文明逐步形成。

开展“5”大革命。“厕所革命”方面,全县累计新建农村卫生户厕2.48万座,今年新建卫生户厕8500座,力争到年底全县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54.8%。购置粪污清运设备86台,配备公益性岗位人员129名,为后续管护提供保障服务。“垃圾革命”方面,县上先后投入资金2900多万元,建设低温热解站14座,购置垃圾箱4669个,配备垃圾收运辆64台,建成清源镇、莲峰镇垃圾填埋场2个,建立了“户分类、社收集、村转运、乡(镇)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行网格化管理,严格落实考评奖惩机制。“风貌革命”方面,按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分年度对102个发展类村庄进行风貌设计。深入开展以“三清一改”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实现了清洁村庄创建全覆盖。污水革命,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全面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确保水质达标。庭院革命,充分结合巾帼共建美丽庭院行动,全面开展庭院革命,力争到2025年底,全县90%以上庭院达到美丽庭院创建标准。

抓实“7”项措施。坚持以拆危治乱修旧与“四化”(美化、亮化、绿化、硬化)相结合的方式,大力提升村庄面貌,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拆危方面,及时拆除了废旧房屋、残垣断壁、“空心房”、废旧草房圈舍、破旧建筑物等4000多处。治乱方面,重点清理“三堆四乱”(柴堆、粪堆、土堆,房前、房后、户内、户外乱),及时清理乱点2.4万处。修旧方面,坚持乡土气息和民俗习惯,突出农村特色统一标准进行改造提升,共维修破旧房、墙等1200多处。美化方面,充分“变废为宝”,利用闲置建筑材料、农用器具及家具等建设各具特色、整齐有序的文化墙、景观点(带),改造提升乡村景观827处。亮化方面,对广场、公路沿线、主巷道、农户集聚区安装太阳能路灯进行了亮化,累计安装太阳能路灯3500多盏。绿化方面,开展道路沿线、庄前屋后和面山绿化,引导群众开展四旁植树和花带建设,清理房前屋后和邻里之间的空地,完成面山绿化3.8万亩,四旁植树68万株。硬化方面,将硬化村级主巷道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累计完成投资1.03亿元,硬化巷道128.4万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群众出行条件,不断提升村容村貌。(黄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