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 页组工文萃 》正文

甘当还债“填窟窿”干部

来源:中共渭源县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1-12-23 14:52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T|T

近日,《学习时报》刊发《还债“填窟窿”也是政绩》一文引起党员干部热议。文章指出,在还债“填窟窿”上的不愿不敢,往大处说背离了初心使命,是一种典型的不担当不作为,往小处讲则失职失守,是一种十足的明哲保身,有害无益。还债“填窟窿”也是政绩,这既是信号,也是导向。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名利观,直面债务窟窿,以负责任敢担当的勇气和作风摸清底数、拿出底牌,力求有所作为、见到成效,在任要还“旧账”,离任不留“新账”,甘当还债“填窟窿”干部。

砥砺一颗“责任心”,接力接责敢担当。账务有新旧之分,但责任却毫无差别。没兴趣没动作,不愿不敢还债“填窟窿”是“官念”出错、“政绩观”有偏差,是懒政、怠政、不作为,其本质上是党性问题、作风问题。对于债务窟窿,回避不是办法,躲避没有出路,久拖不决、悬而未决则盘根错节、错综复杂,日积月累、积重难返解决起来难度就更大。“接位”更要“接力”,“接权”更要“接责”。党员干部决不能“新官不理旧账”,只做“贴金露脸”的显绩,不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潜绩。要以不畏难、不惧乱,不嫌麻烦、不怕惹事的责任担当,主动认领“旧账”、敢于还清“旧账”,甘做铺垫工作、甘抓未成之事,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不负党和人民重托。

厚植一颗“公仆心”,全心全意真为民。权由民所赋,当为民所用。还债“填窟窿”不是给别人收拾“烂摊子”,也不是替别人“擦屁股”,而是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关系到群众的安居乐业和安危冷暖。在群众眼里,不管前任、现任,都是党和人民的干部,代表的都是党委、政府。如果历史遗留问题“无人问津”,解决问题承诺成为“空头支票”,则会严重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党委、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极大违背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员干部要始终将人民利益“置顶”,只要是群众的急难愁盼,就要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既还清“旧账”又不欠“新账”,真正干出一番经得起人民、历史和实践检验的成绩。

坚守一颗“无我心”,克己奉公求大我。“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实际工作中,少数党员干部之所以不敢还债“填窟窿”,主要是担心“窟窿”太大、水太深,弄不好自己深陷其中,到头来“赔了夫人又折兵”,吃力不讨好,说到底还是掺杂太多的私心杂念,太过看重个人名利。个人名利淡如水,党的事业重如山。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名利观,追求的“名”当是“共产党员”这个“光辉名称”,追求的“利”当是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要坚持为大公、守大义、求大我,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不计较个人功名、不贪慕个人虚荣,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用坚强的党性和过硬的实绩赢得群众的好口碑。(安徽省安庆市委组织部 朱彦)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新闻网

分享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