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 页基层党建 》正文

渭源县“小”社区里的“大”服务

来源:中共渭源县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1-08-13 10:10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T|T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渭源县基层社区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发动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功能,创新举措,真正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群众实事办理的生动实践,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走心。

“五点钟课堂”让幼有所育“无真空”

清源镇君山社区突出“幼有所育”,有效利用社区阵地、文化资源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力量,开设“五点钟课堂”,创新“四单模式”,建设专业化志愿服务队伍,推动“五点钟课堂”常态化规范化,让一小时“管护真空带”不再揪心

创新推出“五点钟课堂”。面对孩子放学早,父母下班晚,短短的“时间差”导致孩子们放学后无人看管、功课遇到困难无人辅导的难题,渭源县清源镇君山社区创建的“五点钟课堂”,在学生放学一小时“管护真空带”期间,主动为学生提供作业辅导、创意美术、口才、国学、舞蹈、手工等课程,通过这种‘托管’形式,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解决孩子放学后无人看管等问题。“五点钟课堂”活动区域占地54平方米,精心设计了读书角、游乐园、手工活动场所,活动器材和桌凳书柜所有的边边角角都包裹了防撞条,保证孩子们的活动安全。卡通图案的装饰、孩子们的手绘图、色彩斑斓的绘本,各种益智玩具为孩子们打造了一个开心快乐的天地。

“四单”模式常态化。为进一步完善“五点钟课堂”运行模式,建立了“社区点单、中心配单、志愿者买单、群众评单”的“四单模式”,推动“五点钟课堂”服务精准化、精细化。“社区点单”:由社区按照课堂需求和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向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进行需求上报完成“点单”。“中心配单”:县新时代实践文明中心根据社区需求,认真研究,选派县内在美术、音乐、舞台剧、演讲等方面具备专业知识和突出能力的志愿者高质量完成“配单”。“志愿者买单”:全县志愿服务者结合自身特长,积极主动上门为孩子们或社区群众提供优质的培训、教学和服务完成“买单”;“群众评单”:最后由广大社区群众为志愿者服务进行评价和提出意见建议完成“评单”。

规范运行专业化。专业人做专业事,有效推动“五点钟课堂”志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社区积极衔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教育局等先关部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成功组建了一只由20余人组成的专业志愿服务队伍,根据实际制定了教学计划,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工作制度,制定了严明的工作纪律,形成了有师资队伍、有固定场所、有教学计划、有活动开展、有活动效果的良好局面,为社区学生放学后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

“百姓大舞台”成为老有所乐“好去处”

清源镇高宁庄社区突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积极组织老年人、离退休人员成立志愿服务队利用社区大舞台创新开展党史“唱”学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其中“‘花儿’唱响‘战贫史’”由省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专报中宣部,“百姓大舞台”变成党史教育大课堂。

高标准组建志愿服务队。高宁庄社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面积388平方米,功能设置规范。该社区党组织鼓励老党员、老干部继续发挥余热,聘请“五老人员”成立志愿服务队,有党史学习教育的义务宣传员、“三城创建”义务监督员、红色革命传承的义务讲解员、“百姓大舞台”文艺队分队,作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承担不同的任务分工,使老党员、老干部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高质量开展志愿服务。广泛动员社区党员志愿者,以主题实践、固定党日等形式,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积极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开展年老体弱党员送学上门、走访慰问困难党员群众、养老保险上门认证、政策宣传、环境卫生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9场次,以多样的形式为群众送关怀、送温暖、送服务,解决社区居民群众的操心事麻烦事揪心事13件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民服务的内生动力,实现志愿者服务既有高度又有温度,既接地气又聚人气。

高要求用好“百姓大舞台”。文艺团队坚持“百姓编、百姓演、百姓看”的宗旨,运用花儿、快板、中华腰鼓、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将党史搬上“百姓大舞台”,大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歌颂幸福生活,徐春兰、樊新民等老党员组织30多名居民群众通过花儿传唱、共唱红歌的形式,寓教于乐,潜移默化,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感悟党的光辉历史,汲取奋进力量,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箱包车间”让家门就业“不再难”

龙亭社区突出“学有所保”,创新箱包车间运行模式,吸纳陪读家长务工,解决家庭妇女增收问题,助力乡村振兴。

着力优化运营模式。渭源县清源镇卓峰箱包制造车间投资32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75万元),车间面积2000平方米,拥有各类加工设备143台(套),可吸纳劳动力就业200人以上。车间采取“党组织+公司+车间+农户”及“带动收益+务工收入+技能培训”的运营模式,车间建立之初就以帮助带动周边群众稳步增收为目标,并不断深化各项带动机制,市场需求稳定、销售渠道、产量及品质有保障。

助力群众就业增收。箱包车间位于渭源县一中、龙亭中学、清源二小等学校周边,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吸纳城区附近陪读家长实现了就近务工。周边群众在箱包车间实现就近转移务工,该车间年产量50万件以上,销售额可达1000万元以上,产品销往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带动陪读家长年增收5万元以上。

倾力发展心系社会。箱包车间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彰显了良好的社会担当。走向未来,车间将继续扩大车间规模,在原有箱包制造生产线的基础上,增加服装生产线,一方面使生产产品丰富多样化,另一方面,增加更多就业岗位,方便群众务工增收。群众不仅在家门口就了业、挣了钱,还照顾了老人孩子,留守儿童、孤寡老人,为留守儿童留住了妈妈,为孤寡老人留住了儿女。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彰显了良好的社会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