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 页组工动态 》正文

渭源:探索“引育用留”人才良方 增强人才“向心力”

来源:中共渭源县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0-11-26 14:55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T|T

近年来,渭源县把人才工作与县域发展紧密结合,在“引”“育”“用”“留”上探索良方,增强人才“向心力”,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智力支撑。

巧借东风精准引才,把四海贤能招进来。立足发展现状,紧盯缺什么、怎么引、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等问题,认真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市教育卫生人才引进工作的意见》预审管理“两管八不管”、用人主体“三个自主”等要求,强化优惠政策支持和激励,切实破解引才留才难题,认真组织开展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工作。今年以来,严把方案制定、公告发布、组织报名、资格审查、面试、考察等重要关口,面向社会引进急需紧缺专业教师和医疗卫生人才13名。同时综合运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特岗教师招聘等方式加大义务教育阶段急需紧缺教师和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力度,引进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8名,公开招聘义务教育阶段特岗教师43名。

强化管理分类育才,让本土精英冒出来。建立乡村振兴“人才先兴”理念,放宽眼光辨才识才,健全培养农村乡土人才长效机制,积极分类培育本土人才,完善乡土人才信息库,发现一个、储备一个,打造“永久牌”人才大军。将全县240余名经营能人、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种养大户、农机大户、技能服务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等纳入乡土人才信息库,进行跟踪培养。促进乡土人才作用发挥,邀请“田秀才”“土专家”依托农村人才实训基地、特色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和乡村振兴人才培训中心等各类培训基地,采取专家学者与“土专家”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课堂与田间地头相结合、培训内容与实际需求相结合的“四结合”模式,重点以中药材、马铃薯、畜草、花卉、食用菌等十大特色产业发展为培训内容,通过“传帮带”,打造务实能干的“排头兵”,培育了一批能够带动特色产业发展的乡土人才。

深化改革科学用才,将人才活力激起来。采取多种措施盘活用好人才,将人才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向全县109个贫困村分别选派由3—5名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科技特派员服务团,深入农村基层一线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今年已培训科技明白人3200多人次。通过科技带头人的辐射带动,让更多贫困群众通过科技种养脱贫致富,形成让众人变“能人”,让“能人”带众人的良好发展氛围。深入开展“双百四联”助力脱贫攻坚行动,充分发挥人才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整合市县73名专业技术人才赴全县16个乡镇开展各类培训50场次2500多人次,技术指导服务210次,推广新品种11个,发放技术培训宣传资料2500余册,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保障。

优化环境用心留才,使人才生态优起来。着力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环境,让创新有获得感、奉献有成就感、生活有幸福感。突出政治引领、政治吸纳,做细人才服务体系,落实县级党政领导干部联系人才制度,定期开展走访慰问,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增强人才的归属感。组织开展渭源领军人才、拔尖人才评选活动,强化激励表彰,为年度考核称职以上等次县级领军、拔尖人才每人发放人才津贴2400元、1200元。发放“陇原人才服务卡”,凭卡可享受医疗、教育、旅游、户籍等优惠服务。强化人才宣传激励,在渭源县电视台、渭源县党建网、爱渭源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大力宣传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贡献突出的各类人才,进一步提升人才吸引力,不断增强人才的社会认同感和个人荣誉感,在全县范围内营造识才尊才重才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