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 页组工动态 》正文

渭源县“一二三四”法稳促人才工作 提质增效

来源:中共渭源县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0-03-10 10:21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T|T

去年以来,渭源县坚持把人才工作作为组织部门的“硬任务”,围绕产业扶贫,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做“活”人才文章,推动人才工作提质增效。

坚持“一个原则”,夯实人才工作基础。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全面落实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双正职”组长制,成立了由县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全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由组织部门对人才工作的牵头抓总,制定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职责和工作规则,理顺成员单位权力责任清单。加强日常管理,把人才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责任书和领导班子年终考核述职评议的重要内容,先后开展督查7轮次,促进了人才工作任务的有效落实。将人才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年初安排人才工作经费30万元,为开展人才工作提供坚强财力支撑。

着眼“两个导向”,促进人才结构优化。着眼高精尖缺本土实用导向,持续壮大人才队伍。384名省市县乡科技人才进行资源整合,充实优化到109个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对接到全县109个贫困村开展“一对一”定点帮扶,指导发展产业、电商运营等工作。深化“双百四联”行动,组成5个专家服务团,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新品种推广等。实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十项计划”,先后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40期,集中培训各类人才4067人,评定新型职业农民740名,涌现出了一大批创新创业能人。实施“归雁工程”,280多名渭源籍在外优秀人才回乡创业,发展花卉种植、中药材精深加工、现代物流等高新产业,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致富充分发挥本土人才传帮带作用,遴选出一批专业技能扎实的专家人才与有成长潜力的年轻专技人才结对帮扶,通过在田间地头、沟渠圈舍言传身教,实现专技人才能力素质快速提升。

搭建“三个平台”,提升人才引用实效。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搭建“引才、育才、用才”三大平台。制定《2019年教育卫生系统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工作方案》,组织教育卫生系统负责人赴高等院校参加公开招聘专场会和双向洽谈会,引进教育卫生紧缺人才24人建成乡村振兴人才培训中心1处,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通过集中轮训、赴外学习、支援交流的方式,开展各类培训25期,培训农村实用人才2300人次,党政干部50名,专业技术人才868人,晋渭两地互派5名党政干部和18请专业技术人才挂职锻炼,有效促进了两地观念互通、思路互动、方法互学。充分发挥县管人才作用,组建由167名市县专家和434名乡村医生组成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签约服务全县所有未脱贫贫困户,调配10名全科医生到乡镇卫生院坐诊,选派19名乡镇卫生院医师到村卫生室指导工作,选派16名城区学校优秀骨干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选配25名支教学生到中小学支教等,有力助推脱贫攻坚工作。

营造“四个环境”,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大力营造“重才、惜才、爱才、敬才”的工作环境,有效激发专技人员干事热情。建立县级领导联系人才制度,对38名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在春节、“五一”等重要节日全覆盖走访慰问。邀请熟悉相关领域的县管人才列席县上重大专题决策会议,征询列席人才的意见建议,强化整治关怀。选拔德才兼备、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骨干专业技术人才到重要岗位上培养锻炼,对表现突出、做出贡献的给予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实现“评选一人、带动一批、影响一片”的良好局面。大力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教育活动,利用“爱渭源”“渭源组工”微信公众号、渭源党建网推送老一辈知识分子先进事迹,大力营造广大干部职工、知识分子积极作为、献身献力的良好浓厚氛围,有效引导其立足本职岗位践行爱国奋斗精神。(魏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