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 页党史知识 》正文

毛泽东注重以史为鉴

来源:中共渭源县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19-10-23 11:48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T|T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毛泽东在领导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过程中,以战略家的敏锐洞见和高瞻远瞩的能力,以历史为镜寻求借鉴,一次次思考中国革命的前途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成功走过一个个关键节点。

19433月,蒋介石署名发表《中国之命运》一书,极力污蔑诋毁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迅速组织文章批驳,1944319日,史学家郭沫若在重庆《新华日报》发表著名的《甲申三百年祭》,文章以翔实的史料总结了明朝李自成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兴起的根本原因和最终失败的沉痛教训。李自成率领农民军从陕西出发,不到2个月时间便一路打到北京,攻下北京城。但因为骄傲自满,贪图享乐,导致政权仅存1个多月就迅速覆灭。毛泽东通过对中国社会阶级基础和革命性质的分析,认为中国的革命战争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战争,因此非常关注中国历史上的农民革命的经验和教训。他非常赞赏这篇文章,认为它的内容对于已经取得很大胜利的中国共产党有着特殊的意义。

毛泽东在《学习和时局》的报告中谈道:“我党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表现了大的骄傲,都是吃了亏的。”“全党同志对于这几次骄傲,几次错误,都要引为鉴戒。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在他指示下,延安《解放日报》全文转载《甲申三百年祭》,并把它当作整风学习的重要文件。

19457月,毛泽东与黄炎培在延安进行了著名的“窑洞对”,针对黄炎培“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的追问,他给出坚定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1949131日,北平和平解放。随着党的工作重点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中共中央决定进驻北平。全国胜利在望之际,毛泽东以史为镜,未雨绸缪,立志要带领中国共产党人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

323日,要动身进京的所有事情都安排得妥妥当当,只等一声“出发”号令了。毛泽东虽然只睡了四五个小时,精神却很好,他兴奋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笑着说:“我们应该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满怀信心地说:“退回去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做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4月中旬,北平戏剧界在长安大戏院组织晚会欢迎中共中央进入北平。晚会的压轴戏是梅兰芳的《霸王别姬》,唱腔凄越悲凉,楚霸王项羽失败前悲壮苍凉的场景栩栩如生,毛泽东不禁动容。看到大势已去的楚霸王和爱姬生离死别的一幕,他的眼睛里噙满泪花。演出结束时,毛泽东从包厢里站起身来,使劲儿地鼓掌。梅兰芳和全体演员在戏台上谢幕,全场爆发出一阵响过一阵的热烈掌声。看完戏后,毛泽东感慨良多,他意味深长地对卫士李银桥说:“不要学西楚霸王。我不要学,你也不要学,大家都不学!”

第二天下午,毛泽东在办公室里对周恩来说:“让我们所有的领导干部都要看看《霸王别姬》。”他提出要以西楚霸王功败垂成的历史教训警示全党,引以为鉴,要保持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斗争精神,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确保党顺利执政,彻底取得革命胜利。

此后,他多次观看《霸王别姬》,引此典故,勉励领导干部豁达大度、从谏如流,告诫大家如果像项羽一样不爱听别人的不同意见,难免有一天要“别姬”。

从延安时期提出以民主破解“历史周期率”,到西柏坡进京前提出“赶考”“我们决不做李自成”,再到“不学西楚霸王”,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人完成了从生存、发展到执政的历史课题,并用实践做出了标准答案。这个标准答案就是提出了“两个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是毛泽东在全国解放之际对我们党28年艰苦卓绝的民主革命所铸就的革命精神的高度概括。我们党靠“两个务必”打破一个旧世界,也将靠“两个务必”建设一个新中国。牢记历史,才能更好面向未来。新时代,我们将继续保持和发扬“两个务必”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摘编自《党史纵览》2019年第8期 贺月华/文)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

分享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