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 页他山之石 》正文

福建泉州:“引才+平台+服务”助力民企创新发展

来源:中共渭源县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19-05-10 17:18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T|T

福建泉州市立足民营经济“八八九九九”市情(即,贡献了八成以上的税收、八成以上的GDP、九成以上的研发创新、九成以上的城镇就业、九成以上的企业数量),从企业创新发展的人才资源入手,在引才聚才、搭建平台、激发活力等工作中,开拓创新、久久为功,不断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瓶颈。在人才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下,全市民营企业的创新和创造活力得到有效激发,2018年度,全市新增高新技术民营企业200多家、发明专利授权量3000多件,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超过50%,位居全省前列。

大中小有别,为不同规模企业引才量体裁衣

主动靠前,解决小微企业引才难问题。针对小微民营企业品牌效应小、招聘渠道窄的特点,开发 “聚才网”,链接全国人才资源,扩大“海选”范围。针对企业人才需求,引导企业与高校开展二元制校企合作引进人才(大学生在校学习2.5年或3年,到企业实习1.5年或1年),2018年度,共推动10余所院校与近百家企业开展“二元制”校企合作。针对企业人才工作经验不足的缺点,引导各县(市、区)开展“1+1+2”式挂钩服务(选派1名科级干部+1名普通干部兼任人才工作特派员挂钩联系2家小微企业)。目前,全市70%左右的小微企业“用人难”问题得以有效缓解。

引育并重,解决中型民营企业技能人才不足短板。针对中型民营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旺盛,但受规模影响,存在着改进技术及技术人员断层困扰的难题,在加强人才常规引进的基础上,积极构筑“以产业培育人才”的发展格局。如,围绕纺织鞋服等优势产业,成立了全国首个县级服装设计师协会,培养了200多名服装设计人才;围绕集成电路等主导产业,成立了国内首个基地型集成电路——“芯华”集成电路人才培训中心,为企业输出集成电路技能人才300多名。此外,以“田忌赛马”方式,直观精准地发现引进技能人才,先后举办了“泉州人才‘港湾计划’·3D打印创新创业大赛”、电商创意创新创业大赛等34场行业竞赛,引入技术能手108名。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吸引集聚重点产业人才77.1万人,其中经认定的包含纺织鞋服、建筑建材等17个重点产业方面的高层次人才1500多名。

重点突破,让尖端人才不缺席大型民营企业发展。针对大型民营企业面向全球、竞争力大的特点,引导企业扩大对“高精尖缺”型人才的引进范围,依托遍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侨力资源,组织企业先后赴北美、欧洲等地区开展引才。实施引才奖励,对确认为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最高给予200万元生活补助,确认为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的,给予100-300万元政策扶持。组织召开“2018泉州民营经济与人力资源服务峰会”,通过猎头招聘、“人力资源机构”等中介方式引进人才,37家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签订了落地意向。2018年度,全市大型企业共引进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00多名。

点线面结合,为人才创新创业唱戏搭台

突出个性,推动大型企业自主平台建设。针对大型企业资金较雄厚的特点,突出企业平台建设主体地位,指导建设了安踏运动科学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九牧集团技术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南威公司自主可控软件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指导陶瓷龙头企业开展平台建设,对制作工艺等12个技术难题进行攻关,为企业增加利润6000多万元。做好下游“配套”平台的建设,形成创新平台链,引导龙头企业加大本地企业代工力度,提升配套企业创新平台质量,如,晋江信泰公司在为安踏、特步等运动鞋服品牌提供加工的过程中,加强网布创新平台建设,成为业内网布全能王,与安踏、特步等企业的自主平台,形成“一条龙”式的平台创新链。目前,全市共有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300家。

聚焦特性,推动产业创新平台建设。依托产业园,推进行业平台建设,石狮依托“服装”工业园,成立“一馆一院一中心”(石狮国家面料馆、石狮市中纺学服务及配饰产业研究院、中国纺织信息中心石狮分中心);惠安县依托泉州绿色建筑产业园,为人才打造了“闽惠装配式”建筑产业研发和实操平台,截至目前,全市在产业园内共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省级产业技工培训基地6个。成立人才创新共享联盟,对创新项目联合攻关,在首批9家联盟的基础上新增5家,共享仪器平台200多件,联盟成立以来,获得发明专利200多项、参与制定了32项行业标准。

梳理共性,推动公共基础平台建设。针对创新平台建设成本高,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无法依靠自身力量完成的实际,大力推进“十百千”大院大所计划,安溪县建成全国唯一一所茶学本科院校——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为该县茶叶人才提供研究平台;南安市建立科技创新服务中心,为该市科技顶尖人才提供科研平台。强化创业孵化器平台建设,力求孵化出一批“专、精、特、新”小微企业,石狮市引进苏州创客邦、“0Park创业中国”等国内知运营机构,建成各类众创空间、孵化器20余家。目前,全市共有“国字号”科研平台、省级以上人才公共平台457个。

软硬件共强,为激发人才激情“泉”心服务

强化市场导向,与人才共享利益蛋糕。鼓励企业推行“人才合伙制”,对人才实施股权、期权激励,引导“南威软件”“三安光电”等上市公司按照职级、业绩、司龄、未来发展潜力等四个维度设定分数,对核心人才进行股权分配,目前,全市共有18家上市公司、挂牌企业及挂牌上市后备企业对人才实施了股权激励机制,上千名激励对象合计被授予股票、期权超亿股(份)。以贡献为导向兑现人才津贴,创新高层次人才积分制评价体系,落实子女就学、住房、医疗等待遇,构建了“层次+贡献+企业评价”积分制评价体系,目前,全市2000多名人才完成了积分认定。

    突出暖心工程,营造家院式温情氛围。推动涉才行政审批事项,进入高层次人才服务中心“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建立人才工作信息化云平台,在线收集人才需求诉求,对“高精尖缺”人才类型,“一人一档”建立台账跟踪落实。建设“人才之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为人才提供政策咨询、人才认定、项目申报等服务,“一对一”回应人才子女入学、就医、住房、休闲等生活诉求;内设项目路演室、专家办公室、书画区、休闲交流区等区域,满足人才学术研讨、临时办公、休闲娱乐、互动交流等需求,目前,全市共确定了68个人才之家。

 

    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新闻网

分享打印